不久前,国内最大的版画交易公司百雅轩大规模缩编闭店,被裁员工抗议讨薪,引起业界一片哗然。2011年底,百雅轩与国际投资机构IDG资本联合宣布双方已达成战略合作,IDG资本以6000万元价格购入百雅轩20%的股份;随后的2012年,百雅轩更大规模扩张,先后在上海、香港、北京新开设三家分支画廊。彼时,业界还期待风投注资能够推动百雅轩“突围”,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文化艺术品机构;而今,这一风险投资与画廊的联姻已告梦破,风投是否适合画廊业也引起争议。
发展太快导致资金链断裂
据了解,关闭画廊之前,百雅轩共有6个分部:分别是位于中国美术馆旁的百雅轩画廊、百雅轩798画廊、上海百雅轩艺术中心、百雅轩艺术(香港)有限公司、故宫御花园书店以及百雅轩版画院。今年5月初,新总裁张慧进入后,百雅轩开始了大规模缩编及调整:关闭上海画廊以及中国美术馆附近画廊,关闭版画院,把798画廊改为库房和销售一体的店面,香港画廊退出香港,只保留喷绘部门,其余所有部门整编为大市场部,并全面开始艺术品库存清理工作。
一位原百雅轩员工透露,自从2012年IDG注资百雅轩获得20%股权之后,关于如何根据消费群体的新需求拓展渠道曾在百雅轩内部引起争论,建议做线上购物电子商务模式的一方势弱,最终百雅轩决定在重点城市大量布局线下画廊。然而,画廊的运营费用正逐年上升,除了房租、人力等费用外,经营版画的百雅轩还需要支付高额的版权购买费用。据透露,由于开支庞大,百雅轩在开业之初即采用限量复制,原则上定价与需求匹配,并不脱离市场;但在资本注入后,限量复制模式在画廊极速扩张后被打破,在实际生产中并没能控制中低端版画的印量,导致库存积压。在此背景下,2012年底,多家分支画廊已出现运营问题。
对于此次缩编闭店,百雅轩经理徐建欣称,关闭的画廊是那些不符合百雅轩发展战略的,这只是公司内部正常的调整。“关闭这些画廊是因为它们并不符合百雅轩战略发展,因此肯定会做调整。”徐建欣说,“北京798的画廊并没有关,因为它们盈利。”对于百雅轩关闭部分区域画廊,徐建欣坦言,百雅轩当初发展太快,在各地开的画廊过多,有些区域的画廊实际上并不盈利。
“难以想象的是公司根本没有人去真正核算成本,没有人去真正做市场,只是盲目开店。在风投进入前只有3家店,但是风投6000万元进来后,决策层对这笔钱怎么用产生了比较大的分歧,当时有坚持做线上电商的,但后来还是开了线下的实体店,最终入不敷出,这几家店就把公司拖垮了。”不愿透露姓名的原百雅轩市场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