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总裁胡妍妍:搭平台做拍卖 真正实现早期愿望
0条评论 2013-06-28 09:04:56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郑晓芬

记者:通过这件事情让你们在策略上有一个转变?

胡妍妍:因为大家都没有做过拍卖,没有人真正了解拍卖市场到底是怎么回事,从这件事情也开始悟出市场的规律。

香港秋拍增设当代艺术专场

记者:北京和香港是同一个业务团队,那么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业务和资源?

胡妍妍:从目前的业务部分来讲,大拍和四季是两个团队,大拍团队面临每年四次拍卖,在做业务计划的时候就会做出四次拍卖的征集,其次还有很清晰的划分,基本上海外征集的拍品都放在香港拍卖,国内征集的在北京拍卖,不论是从时间分配还是拍品分配,事先已经有很明确的计划,不需要我们特意为每一次的拍卖进行划分。时间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大概香港拍卖会比北京早一个月,每次征集将香港和北京两场拍卖都备齐,图录制作也是按照拍卖的时间先后排序。管理方面就更容易,由于是一个团队,内部已经有合理的时间和资源的分配,不用担心有内部竞争,抢货源;从职能部分的支持讲,分别由香港和北京的团队支持,所以没有冲突或者说不可协调,而且香港规模比较小,属于精兵强将,运作起来很灵活。

记者:2013年春拍香港的成交额并不高,是因为将精力和拍品放在北京二十周年庆典拍卖吗?

胡妍妍:也有这方面的因素。在香港的拍卖,我们并没有太过追求多大的成交份额,主要是想通过一个小的根据地或者说触角慢慢接触国际市场,主战场还是在北京。

记者:目前,秋拍的征集工作也开始了,香港秋拍有怎样的规划和调整?

胡妍妍:嘉德香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首拍只有书画和家具,第二次拍卖增加瓷杂专场,今年秋拍我们会在这个基础上,开设当代艺术专场,我们的项目是在逐步扩展,成熟一个增加一个,秋季拍卖场次增加,可能会拍两天。

记者:是由于2013年当代艺术市场止跌回暖,所以决定秋季增设当代艺术专场拍卖?

胡妍妍:首先,当代艺术走出了最低谷,向上的苗头开始显现;其次,香港两家国际拍卖公司的当代艺术一直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加上巴塞尔落地香港,香港的土壤还是很适合当代艺术的成长,我们要尝试开展这方面的业务。

记者:目前秋拍征集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胡妍妍:纽约的征集刚刚结束,藏家也响应支持香港的拍卖,接下来会在台湾、日本、香港和新加坡进行征集,海外征集的大部分作品会落地香港,一个半月之后,秋拍的拍品就会有一个大概的轮廓。当代艺术最近在台湾的征集也得到藏家的大力支持,既然嘉德首次在香港推出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他们也觉得是个好机会,第一次总是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

记者:您对香港嘉德未来发展的规划是怎样的?

胡妍妍:五年之内我们会逐渐稳步扩展拍卖项目,将每一个项目都做完,但是不一定追求多大的成交额,对项目进行试水,弄清楚应该做什么,如何符合香港本土味道,成为连接国内和国际的桥梁。从长远来看,将不适合北京市场的项目放在香港进行尝试。

新买家推动中端市场趋好

记者:2013年春拍已经接近尾声,您认为艺术品市场真正开始回暖了吗?

胡妍妍:刚刚看嘉德近十年的成交数据,很有意思,每两年都会有一次下滑,而且每次的成交额都在前两次的成交额之间。因此说,今年的艺术品市场回暖,大家都感觉到了,但是也有嘉德二十年的因素存在,艺术品市场是一个小市场,整个经济环境是一个大环境,很多事情的趋势还是要看整个经济大背景。

记者:相对而言,今年香港的市场比大陆市场更火,这是什么原因?

胡妍妍:大陆市场前几年太疯狂,暴涨之后很多不规范的东西进入,泡沫更大一些,香港市场比较成熟,基本按照经济规律完成整个拍卖,市场起伏是正常的表现,清理泡沫或者不规范的东西会少,市场下滑和恢复所呈现出来的比大陆更加健康。

记者:也和自身的买家群体有一定的关系。

胡妍妍:香港的买家群体会比大陆更宽泛,更国际化一些,会有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因素,而大陆的买家群体稍微单一。如果欧美经济出现问题,可能对大陆影响不大,但是大陆的经济不好,市场波动就会大,但是香港有欧美的买家支撑可能会稍微好一点。

记者:2013年春拍,虽然市场回暖,但是“亿元拍品”不再,反而中低端价位的拍品反应较好,这是市场良性发展的表现?

胡妍妍:亿元代表市场最高端的部分,这部分本身就是曲高和寡,偶然性很大,另外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能一两个买家就会影响高端市场,但是底层盘子群众基础大,特别是新资金进来瞄准的都是这一块,所以中端市场好是个好事情,可能是有新的力量加入,才会在中小名家部分多起波澜,但一般市场都是先在底层打地基,最后触动顶端市场。而没有亿元拍品的出现,与各拍卖公司的操盘手的谨慎有关系,去年市场下滑,大家对顶尖作品拍卖和定价都很谨慎。

记者:2013年春拍,都反映有很多新买家进场,具体体现在嘉德是什么情况?

胡妍妍:我们从数字上统计大概有20%-30%,但并不十分精确。首先不能明确怎样的人称为新买家,是从来没有办牌的吗?但是从参与者的品味和出价习惯来看,确实有不少新买家,他们的参与度也很高,并不是说办了牌没有举动,有效的买家还是不少,大概着力于百万级别的拍品。

记者:新进入的买家群体的品位又是怎样的?

记者:以书画为例,新人会喜欢比较干净、漂亮的画,尺寸比较大的,比如于非闇、田世光、黄胄、李苦禅等,画得确实也不错,很赏心悦目,另外价位又不会让人觉得太有压力,一般在几十万到二百万之间。这类作品即使价格短时间没有涨,放在家里看着也高兴,新买家都有这种心理。

记者:新买家大都处在哪个年龄段?

胡妍妍:年龄也差不多都是中年人,艺术市场的中坚力量还是40-60岁之间买家群体。

记者:因为资金在他们手上。

胡妍妍:对。即便说有些富二代有资金,但还处在一个创业期或者忙于其它的事情,可能还踏不下心来做这件事情,因为艺术品不论是投资还是收藏,确实要花很多的时间,而中年人的时间会多一些,因为事业的前期创业已经完成了。

记者:谢谢!

【编辑:田茜】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