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轩春拍:惊现四川总督端方著录梅花道人山水图卷
0条评论 2013-07-01 10:10:05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吴镇山水长卷.

吴镇 山水长卷 659×35cm + 跋109×35cm

吴镇山水长卷.

吴镇山水长卷.局部

吴镇山水长卷.

吴镇山水长卷.局部2

2013年7月17日,四川德轩春季大拍在锦江宾馆推出清末四川总督端方着录梅花道人吴镇山水长卷。吴镇在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元四家”之一,历代学者、藏家都有深入的研究,此处不再赘述。本件吴镇的山水长卷由清代以来倍受重视,辗转递藏至今。绵延数百年间,题咏不断,观卷首有铜梁王瓘所题之“梅花道人真踪,匋斋尚书藏”引首,伊秉绶题签“梅花庵主山水卷,子羽画师宝此有年,忽赠云谷,秉绶记之嘉庆八年九月十九日”,画末吴镇自题“至正壬辰夏梅道人戏墨”,卷尾的题跋更是如行云流水,绵密不绝,拜览题跋者多如过江之鲫,良非偶然。非以其有较高艺术水平,才能得到诸多先贤的珍视。现将其流传梗概大致梳理,以备观者洞察。

此卷自吴镇绘成后,自元至清,几经辗转。因明代题跋缺失,造成这个时间段数据的不完整,彼时藏者何人,着录何书,更有待进一步的探究和查阅。而作为元四家吴镇的画作,历来争相宝之。家藏吴镇画迹,必有可能秘不示人,在家族内部中代代守护护。外人窥探都难,更谈不上观摩品玩,造册研究了。这种情况在许多旧时大藏家中,并不少见。只有少许思想开明的藏家才会召朋聚友,共同观赏品题。到了朝代更迭战火兵燹之时,故家珍藏多半流失于外。约明清交替之时,此卷亦飘零世上,幸未毁于硝烟。

至清代,目前可知最初的藏者当是吕翔(清乾隆—道光,字腾羽,一字子羽,号隐岚,顺德人。山水花卉皆精。)其后,吕氏又将此画转赠给了好友叶梦龙(1775-1832),字仲山,号云谷,南海(今广州)人,官户部郎中,喜书、画,收藏极富。正如伊秉绶所言“子羽画师宝此有年,忽赠云谷”。叶梦龙将此卷收入他所著《风满楼书画录》卷三(见“吴仲圭山水长卷”一则)中,并在嘉庆八年(1803)请伊秉绶题签,在嘉庆九年(1804)请蔡之定(1745-1830, 字麟昭,号生甫,晚号积谷山人,德清人,乾隆五十八年进士嘉庆元年(1796)授编修,继任高宗实录馆总篡,嗣升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两次作跋,称之“山法、水法、树法,纯乎北苑”,“杂以米法”,且“气韵高古,有唐贤遗矩”,“直入化工,真以造物为师”,盛赞“梅花老人之山水至斯卷而大备精诣,余阅真迹多矣,无出此卷右者”,可见其宝爱非常,时时展玩。嘉庆十年(1805)请吴荣光题跋,称所见之真迹“无逾此本”者。吴氏为一代书画金石鉴赏大家,声名显赫,所出言论为人所重,叶梦龙故只将吴荣光一人跋文全文入《风满楼书画录》中。从中也可见得两人不寻常之交情。其后还有宋葆淳,陈嵩庆观跋,称“矧此笔墨融郁已臻化境”,并云“此为海内第一神品”。以上诸公皆是干嘉老辈,多为粤籍。时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一月,李葆恂得见此画,在卷末写下审定题识。同年十二月,王爕、张彬、沈塘、孙桂澄、王崇烈等人同观后也书下观跋。关于李葆恂较为特殊,这里要着重讲出。李葆恂(1859-1915.8)原名恂,字宝卿,号文石,更号叔默,戒庵、猛庵,红螺山人,五十岁后熙怡叟,辛亥(1911)复改名理,字寒石,号凫翁,又称孤笑老人,直隶易县(今河北易县)人。鹤年子。生五岁即能作擘窠书,九岁能文,官至江苏候补道。他精于鉴赏,为端方所重,延请为幕僚。常伴其左右属文谈诗,斟考古物。曾为端方府邸所藏古物题跋三百余篇,且代为搜寻书画尊彝。此《梅花道人山水卷》即是李氏看中后,将其献于端方,使得此珍品免于战火,在当今盛世重现。

端方(1861~1911),清末大臣,金石学家。托忒克氏,字午桥,号陶斋,满洲正白旗人。历任湖广、两江、闽浙、直隶总督,可以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1902年端方得到这轴吴镇的山水手卷,绘制精美,气韵生动,是他在两江总督任上所得之精品,遂着录于《壬寅消夏录》,并将伊秉绶、蔡之定、吴荣光、宋葆淳、陈嵩庆五人跋文刊入,逐字相校无讹。学界将清康熙高士奇《江村消夏记》、清乾隆孙承泽《庚子消夏记》、清道光吴荣光《辛丑消夏记》、清光绪端方《壬寅消夏录》合称“四消夏”,四位著者均是大鉴藏家,眼力过人,故保证了“四消夏”着录的权威性和真实性。

细看画卷,内容异常丰富,岸沚汀兰、野岸平坡、远山垂瀑、小桥流水、深山古刹、山间茅舍、林中草亭、江上小阁、山野人家、鼓琴高士、艇舟渔父、曳杖老人、茶客书童、起舞仙鹤、翔集鸥鹭无不悉备,凡树木数十种,垂柳、古松、国槐、水杉、古柏、藤萝姿态各异,不知费几多时日方成,可谓将一生功力尽付于此卷。用笔兼落茄、披麻、小斧劈、解索、牛毛、荷叶等等,干湿兼有,虚实具备,臻极变化。细观笔墨,以董源法为主,参以巨然、米芾笔意,可知梅花道人出入于诸家门径,以雄强笔法辅以丰富墨法,自有一种苍茫沉郁、古厚纯朴之气。也许只有生性淡泊、不爱名利的吴镇能够耐得住廿年的寂寞,不为盛子昭的门庭若市所动,不为金帛所利诱,不求名求官,不拜谒豪门,不结交权贵,亦不从俗卖画,而以卖卜为生,寂寥于丹青。连生性高洁的倪云林都佩服他“家住梅花村,梦绕白云乡”,唯有这样的梅花翁,才能湛出笔底这样的清澈,抚卷追怀,溢美之词有如燕山之雪,较之笔墨,仍有赧颜之处。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