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 抚北宋米芾书《苕溪诗卷》 款识:桐君二兄大人属临即正之,竢邨弟林则徐 158×30cm
林则徐 《苕溪诗卷》 书法册页1
林则徐 《苕溪诗卷》 书法册页2
钤印:林则徐印、少穆,详见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收藏印:柘湖金氏观澜阁秘笈图书,详见《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
2013年7月17日,四川德轩春季大拍在锦江宾馆推出金望乔藏林则徐书法册页。
林公此作为抚北宋米芾书《苕溪诗卷》,米芾原作系澄心堂纸本墨迹卷,行书,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全卷35行,共394字。米芾作此卷时38岁。林公此件作品,为清代原托裱字芯联卷12开册页,在形制上,纵30厘米,长158厘米。款识为“桐君二兄大人属临即正之,竢邨弟林则徐”。钤印“林则徐印、少穆”,详见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上部第570页,第1号和和第2号印章,完全吻合。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等。此处“竢邨弟”即为“俟村”,“竢”为“俟”的异体字,“邨”即“村”。鉴藏印“柘湖金氏观澜阁秘籍图书”,详见《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下部第620页第8号图章。
上款人“桐君二兄”指闽派古琴一代宗师祝凤喈及其胞兄祝凤鸣。祝凤喈,字桐君,福建浦城城关人,曾任浙江东防(今东阳)同知,宦游江浙,以琴自随,名躁一时。家有园林之胜,藏琴数十张,择其优者,筑十二琴楼贮之。兄倡弟和,接纳四方琴人、词家、诗客、名士。林则徐、梁章钜经过浦城时,与之在祝家十二琴楼相聚,吟咏唱和。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以“虎门销烟”奋力抗英而闻名中外,成为一代民族英雄。魏源称其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书法的主要成就是行草,以《集王圣教序》为基本路数,属于传统派系,从唐人入手而“取法乎上”,通篇秀劲乃其可贵之处。观此幅册页书法,清劲秀博,毫无矫揉造作之态,笔墨轻重错落有致,柔中含刚,宽博疏朗,拥有的是一股中华民族固有的浩然正气,一如林则徐人品。
收藏者金望乔,清道光咸丰年间金山人。字芾廷,号瘦仙,一作濑仙。附贡生。博学好古,工诗,善八分书,尤嗜金石,鉴藏真伪,皆援据典籍为证。收商周彝器百余种。藏书甚富,建“雪鸿楼”10间,仿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例,录书目4卷,成《雪鸿楼书目》。又著有《雪鸿楼古器铭文考》等。室名“雪鸿楼”、“观澜阁”。藏印有“金氏秘籍”、“瘦仙印藏”、“瘦仙所藏真迹”、“金芾廷瘦仙氏考藏”、“柘湖金氏观澜阁秘笈图书”(此册收藏印)、“金望乔瘦仙父考藏金石书籍书画钤记”等。藏有宋代赵佶摹张萱捣练图等宋元明清名画真迹。
编辑:陈荷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