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高手将进紫禁城与故宫合作修复文物
0条评论 2013-07-03 16:55:27 来源:中国商报 作者:杨秀

日前,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联合启动“平安故宫”工程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合作项目。经过精挑细选,47位“身怀绝技”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将走入紫禁城,进入为他们开辟的8个工作室,与故宫合作完成对文物的修复保护工作。

据介绍,此次“进宫”的非遗传承人来自北京美术宫灯厂、北京象牙雕刻厂、北京珐琅厂、北京剧装厂、北京金漆镶嵌有限公司等,都是由故宫文保科技部专家每家单位走访逐一考察筛选出的。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中有的本就是清宫造办处手工艺人的后代传人,如清宫造办处漆作匠人韩启龙第五代传人、金漆镶嵌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柏德元。

据入选人之一、剧装戏具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孙颖介绍,北京剧装厂此前曾为坤宁宫帝后大婚幔帐、龙袍服饰,养心殿、永和宫、咸福宫的帝后贵妃幔帐等复制绣品文物200余件。“这回是首次为故宫修复文物,难度很大,但是在此过程中能活态培养传承人,让一些濒临失传的手工技艺得到振兴,很有意义。”

项目启动仪式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故宫大概有数以百万计的宫廷文物需要保养、修复。因为年代久远和保管条件制约,院藏的部分文物存在着糟朽、腐蚀、开裂、破损等自然损坏现象,亟须保护修复,而院内现有的科技修复力量,无论是从技艺门类上、还是人员力量方面都过于单薄,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对这些文物进行抢救性的保护修复。

而通过调研,故宫发现北京东城区不乏国家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如北京珐琅厂、北京剧装厂、北京象牙雕刻厂,也不乏国家级、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有些甚至就是清宫造办处手工艺人的后代传人。因此双方通力合作,邀请这些单位和个人参与到故宫文物修复保护工作中,逐步对木器家具、宫廷灯具、车马轿舆、中和韶乐、佩刀佩剑、盔头、缂丝挂屏7个类别的文物进行修复保护。

“希望这些‘民间高手’和故宫文保科技部的专家组成‘最佳组合’,先进行小规模的合作,从一些一般文物入手,为宫廷文物修复探索一条新路。”单霁翔说。据了解,参与文物修复的各企业技艺人员首先要接受为期一周的安全培训,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故宫博物院防火安全、文物安全、文物修复安全等。经过安全培训,部分在实际修复保护工作中确有一技之长,能够高效地完成修复任务的人员,将被故宫博物院纳入专业人才数据资料库,长期作为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保护的重要力量。此项目的启动和实施,也是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保护工作在用人机制方面的一个全新探索。

这样的尝试或许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头。据悉,目前位于慈宁宫厢房的文物修复工作室仅有宫廷灯具、车马轿舆、中和韶乐、宫廷戏具、金属文物以及家具6类,将来会扩展至十几类。“在建的故宫北院区将有2万平方米的文保科技用房,其中5000平方米可以让观众直接参观修复过程。”单霁翔透露。

故宫方面还表示,与这些文物的保护修复直接相关的各种技艺,将通过档案记录、照相、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技术和手段,得到永久性记录和有形展示,并将适时举办修复文物技艺展览。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