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水墨市场的远征:热潮还是炒作?
0条评论 2013-07-03 13:57:43 来源:藝外ARTITUDE 作者:焦雪雁

中国新水墨市场的远征:热潮还是炒作?

中国新水墨市场的远征:热潮还是炒作?

中国二级市场,占领新水墨先机

中国当代水墨早期观念、实验水墨和现在新水墨和新工笔相比较,虽都是水墨,但是当早期水墨融入西方的艺术观念和形态,中国的受众面与市场价位和新水墨新工笔存在一定的差距和年龄上的错误。最早进行水墨实验的艺术家,如谷文达、徐冰、李华弌、邱志杰、王川、李津等人,早年并不被中国传统水墨收藏圈认可,他们的收藏市场集中在华人收藏圈;但经过海外市场近30年的推广,一波艺术家价格已经很高,早期作品普遍流通在海外市场,作品征集是困难之处。中国新晋藏家是否还能接受已经高涨的价格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收藏这些艺术家作品的藏家越来越小众。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一二级市场更倾向于挖掘新一代以水墨创作的艺术家,所以现在中国的水墨热潮和现在西方的水墨热潮存在艺术家年龄的错位,中国的水墨热潮,更多偏重于出生于1970∼1980年代的艺术家,这年龄阶段的艺术家作品价格还没那么高。如果将早期当代水墨和现在新水墨视为两极,新水墨在中国可算是较容易被新藏家、尤其是新生代藏家接受的艺术板块。第二,传统水墨市场和当代艺术中油画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很火爆,风险也在积累。相比之下,当代水墨市场的上涨空间更大,所以各大甩卖公司纷纷来挖掘这部分,可说水到渠成。

2012年春拍中,中国嘉德首次推出的新专场“水墨新世界”共有53件拍品,总成交额达人民币1379.89万元,成交率达92.45%。此场有当代艺术家谷文达、方力钧、毛焰的水墨作品,其中赵无极一张106×106公分的作品并未成交,而估价在人民币50万元以下的新水墨作品全部成交。2013年春拍则推出“中国当代书画专场”,将当代传统水墨和新水墨放在同一场拍卖,总成交额人民币1亿467.3万元。七○和八○后的新水墨艺术家早在2005年左右就出现拍场,价格一直处于较平稳的状态;2011年之后,价格上涨的速度变快。2012年秋拍北京保利首次推出一场名为“中国当代水墨的中坚力量”夜拍,49件成交44件,成交率86.27%,成交额高达人民币3,386万元。2012年秋拍北京匡时也首次推出“当代书画专场”,既包括当代水墨艺术家的重要作品,也涵盖了年轻新锐艺术家的水墨作品。此外,北京荣宝、香港天成国际拍卖都纷纷开设水墨专场。

相对于火热的二级市场,中国经营当代艺术的画廊并没有受到影响,仅有如红门画廊和亦安画廊等这几家一直关注水墨问题的画廊,今年做了关于当代水墨的展览,主要是也以七○和八○后的年轻艺术家为主。中国机构和美术馆在这方面动作也不大,据悉仅有今日美术馆会于今年专门开设“水墨馆”。一级市场方面,中国画廊界和台湾、香港甚至国际画廊存在差异,早在1990年代,包括香港万玉堂、汉雅轩、对比窗画廊等就开始介入和经营早期中国当代水墨作品,今年5月汉雅轩为邱志杰举办个展,其中多为艺术家的水墨作品,相信和这波海外水墨热潮有关。从中国一级市场来看,新水墨同样遭遇如当代艺术的普遍命运:一级市场过弱,二级市场表现超过一级市场。中国嘉德在拍卖中,特意注明上拍的作品大多来自艺术家本人。二级市场本身就是资本运作,一直在找新卖点,突然之间所有拍卖行都加入,但当代水墨没有足够的一级市场基础,所以这种突然的爆发存在很多风险。现在新水墨的市场前景被看好,有部分画廊和经纪人开始介入新水墨市场运作,是非常好的市场讯号,但当代水墨市场的一级市场推动工作仍旧任重道远。

编辑:田茜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