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本贵(b.1928) 邹达清(b.1939) 吕建陶 杜鹃山 连环画原稿(全)
纸本 水墨线描
1975年作 21.5×29cm 15×21.5cm×214
出版:
1.《杜鹃山》,江西人民出版社,1975年。
2.《杜鹃山》,江西美术出版社,2005年。
3.《杜鹃山》,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年。
说明:附本拍品脚本一份。
1975年10月,连环画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好评如潮,成为当时的一部经典连环画作。它所藴含的艺术价值、文学价值、史料价值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认同,可以说一本连环画小人书影响几代人的说法并非夸大之辞。后来即2005年此书再版后,主演杨春霞,在上海家中为此书签名,并自己收藏了一本作为纪念,近年她再次出山指导青年演员重排新版《杜鹃山》,可见此剧对其艺术生命和一代人成长的记忆具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今天,我们重新审读这些画稿,它们准确地定格了样板戏这一历史真实。生动的写实表现手法,精准的人物刻画,线条流畅,皴擦到位,场景真实,极具江西地域特色。虽然这一主题创作不可能让画家有更多个人艺术发挥的空间,但相较于其它出版社样板戏连环画的较刻板的纯单线描画法,还是生动许多。
作为故事冲突的背景,环境的刻画也十分讲究。杜鹃山远处层峦起伏,云雾弥漫,近处险崖对峙,杂木丛生,勾勒出时代环境。豪绅地主对贫苦农民的压迫,农民自卫军揭竿而起,但由于缺少引路人“长夜待晓”,唯有杜鹃初绽,生气蓬勃,映衬着英雄柯湘的“亮相”。三官镇余氏宗祠前的墟场,则被描绘成敝旧阴森,冷落萧条,透露出白色恐怖的浓重。柯湘在此处畅谈革命斥贼党且把刑场变战场。杜鹃山到三官镇之间的深山野岭,鹰愁涧两岸如斧劈刀削,百丈深涧下有急流飞溅。奇兵披夜色攀藤越涧,飞渡云堑,勇斗靖卫团。
当年杜鹃山上,风雨初过,苍山浩瀚,红旗漫卷。我们不敢说其它样板戏画稿是否存世,经过岁月的流失,肯定所剩无几,《杜鹃山》画稿就因此而显得也就弥足珍贵,该连环画初版本,品相好的在连环画收藏市场已值3-5万元一本,而全品相的10万元一本也难求到。进入新世纪以来,为满足广大爱好者的需求,江西、上海多次再版,这都说明《杜鹃山》连环画被人们喜爱的程度。
经典是长盛不衰的,革命样板戏连环画《杜鹃山》原稿,兼具了样板戏的时代性、连环画的表现形式,政治任务的严肃性,画家的使命感,艺术上的精益求精等等几大特点,今天完整无缺的呈现于世人眼前,实属收藏界稀有的奇葩。
【编辑:田茜】
编辑:陈荷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