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永:多元身份的艺术践行者
0条评论 2013-07-08 14:58:55 来源:《艺术汇》 作者:王薇

张思永,多元身份的艺术践行者

张思永,多元身份的艺术践行者

艺术拓荒者

与很多其他北京艺术品经营者不同的是,张思永在几年前便将目光投向了南昌、长沙、武汉等当代艺术发展相对薄弱的二线城市。在他的积极筹办下,南昌当代艺术博物馆、南昌千年时间当代艺术馆、南昌千年时间画廊、及湖南千年时间当代艺术中心相继成立。在这样的二线城市创办当代艺术机构的初衷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张思永的一种“职业理想”。事实上,除了艺术家、艺术品经营者、策展者的身份之外,张思永还担任着全国青联委员及江西省政协委员等社会职务。与此同时,他亦受聘担任江西师大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及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兼职教授。这样的社会身份让张思永在思考和看待问题时更为多元,且更具视野。在二三线城市中开办第一家专业画廊无疑是具有风险的,但怀揣理想的张思永甘愿承担这样的风险,而他所做出的努力也让有思考的政府及文化管理当政者意识到来自北京画廊的重要性。“基于这些小小的贡献,得到地方上的认可,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给予我这样的荣誉和身份。基于我有这样的多元身份,我就有这样的职责和担当。”作为大学客座讲师的张思永,每年都会帮助南昌艺术院系的学生举办十数个展览。“现当代艺术氛围欠缺的二线城市,艺术从业人口很少,一家专业画廊已经足以调动起他们的创作激情。”与此同时,张思永还以策展人的身份致力于城市间的艺术互动,将北京与南昌的艺术家分别请到对方城市举办展览,开创了新的展览形态。

在某种意义上,张思永更像是一个拓荒者,他将来自中国当代艺术最前沿的理念及资讯带到那些居住在二三线城市的人们的视野中。在展览方面,张思永将自己积攒多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带到地方城市。从空间设计到画册制作,从展览布置到开幕艺术沙龙,他力图将专业艺术展览中的每一个微小细节恰到好处地加以呈现。为了能够让地方城市的观众看到最前沿的当代艺术资讯,5年间,张思永前后从北京运去6000余本艺术类杂志及专业画集。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居住在地方城市的艺术爱好者与居住在北京、上海这样一线城市中的人们享有同样的当代艺术文化生活。“我认为当前国家大的文化方向的策略是良好的,国家对艺术品经营者的要求基本上也是正确的。关注艺术的可持续性发展、让二三线城市享有和一线城市同等的当代艺术的机会,已经不是一句空谈,通过我们的经验证明是可行的。”这样的专注与付出是有目共睹的。2012年,“千年时间”画廊被文化部授予“中国诚信画廊”奖牌。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经历了2005年至2007年高峰期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从2009年开始步入低谷期,面对这样的状况,张思永抱有一种理性的乐观。他以“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点明了世间万物不断发展变化的本质。张思永相信,既然艺术市场低靡是一种整体现象,那么终会出现转机。“在这15年的风风雨雨里‘千年时间’挺下来了,也见到了很多大牌画廊的兴亡,以及很多画廊从小到大的发展,并在艺术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就是经历风雨见阳光。我认为我这个时代的画廊经营者很多人已初见了阳光。”张思永深知,那些成功的海外画廊都是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融入了几代人的心血才获得今天的辉煌成就。“中国经营15年的画廊不多,我认为这仅为中国专业画廊格局形成的开端。”

在张思永看来,未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还要从深沉厚实的过往时间维度中找寻历史和文化带给我们的密码。”但他同时指出,“深厚的历史、深厚文化的积淀本身不能改变艺术家、艺术经营者的命运,还要靠我们在繁多的艺术品中找到符合今天的语言,乃至于找到能够对未来产生作用的创作观想,这才是今天艺术品市场推动者、展览策划人,最重要的是艺术创作者的使命所在。”作为一个拥有多元身份的当代艺术工作者,张思永显然具备了以更为宏观的视角观察、解读、探索当代艺术在今天与未来发展的能力。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