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钿漆器:古雅黑美人惊艳拍场
0条评论 2013-07-09 10:43:56 来源:艺术商业 

清康熙黑漆嵌螺钿"鹿鹤庆寿"彩蝶花果纹香几,成交价1410万港元,香港苏富比,2012.10.9

清康熙黑漆嵌螺钿"鹿鹤庆寿"彩蝶花果纹香几,成交价1410万港元,香港苏富比,2012.10.9

三百年前的某一天,康熙皇帝身着便服,手执毛笔,坐在钟爱的黑漆螺钿书桌前,请宫廷画师绘就了一幅他的肖像。其中,华美的螺钿漆器方桌,让人赞叹清早期帝王用器之精湛。稍晚时候,他的四儿子雍亲王(后来的雍正皇帝)亲笔画了一组深宫美人图,贴在圆明园深柳读书堂的围屏上。其中一幅,美人坐于烛前穿针引线,倚靠着纹饰娟秀的黑漆螺钿方桌,后上方的宫灯,也是黑漆螺钿的灯架。一幅画中出现两件精妙的螺钿家具,可见其多么受到宫廷喜爱,也一直为贵族所拥有。如今藏家对螺钿器物的青睐,有增无减,螺钿器物屡屡华丽现身拍场也皆有惊艳表现。

康熙香几上的神仙和女皇

香港苏富比去年秋拍中,一件高仅70 厘米的康熙御制香几,可谓巧夺天工,以1410 万港元成交。它以卓越的黑漆螺钿工艺,搭配金箔银箔,完全征服了挑剔买家的爱美之心。不仅外观精美绝伦,这件瘦高硬挺的香几,来头可不小,款识为“大清康熙癸丑年制”(1673 年)。

中国家具极少有署上明确年款的。而此香几原来属于一套共9 件的御制纪年黑漆家具,其中7 件现藏北京故宫。据苏富比专家Hajni Elians 探究,这位“黑美人”应出自康熙时期著名宫廷艺匠刘源( 约1642-1691 年)之手。刘源多才多艺,深受康熙赏识及重用。在被提拔为工部侍郎后,刘源总管宫廷造办处。他先后参与了多项设计与制作,涉及漆器、瓷器及砚台。同时,他还是位宫廷画师。

此件香几的主题是八仙过海至蓬莱山,采灵芝仙药以救治苍生。与这件雅致的长方香几比较相似的例子,是另一件同年完成的正方香几。这件仅40 厘米见方的小香几,也落有罕见的描金康熙纪年八字款,即“大清康熙癸丑年制”楷书横款。巧合的是,此香几在2011 年香港佳士得的成交价也是1410 万港元。
它原属日本私人收藏,几面开光用螺钿、彩贝、金银和铅嵌成各种图案,极尽工巧。除工艺精绝之外,这件香几最引人入胜的是以一位日本传奇女皇为题材,而不是较常见的西王母。图中一位贵妇在岸边垂钓,身后有朝臣随从,旁有大轿,以菊花为饰。菊花在日本正是天皇王位的象征。这位贵妇应是日本神功皇后(170 -269 年)。神功皇后骁勇善战,曾于海边向神灵请示应否开战,获神灵示谕后率军西征新罗(今朝鲜)。此类日本和女性题材极不寻常,可能是清廷向日本示好的礼物。然而,此香几也可能是康熙送给祖母孝庄皇后的60 大寿礼物。因为祖母最喜爱的避暑之地便是太液池(今中南海、北海)北边的亭阁。此香几的纹饰将虔敬礼佛、智勇双全的日本皇后与孝庄皇后相提并论,并衬以代表长生不老的菊花和祝愿青春永驻的垂柳,用它作为贺寿大礼,再适合不过了。

精雕细嵌的特殊工艺背后

螺,顾名思义是指螺类、贝类的外壳。钿字需要解释一下,据《辞海》中注释,为镶嵌装饰之意。例如用黄金镶嵌,称为“金钿”,用金翠珠宝等制成花朵形的首饰,称为“花钿”。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吟道:“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所谓“螺钿”,就是用螺壳与海贝做成薄片,制成人物、花草、鸟兽等形象嵌入预先雕成的凹形图案内,再髹上一层光漆,之后磨平抛光使其露出钿片,由此形成色彩艳丽的嵌螺钿器物。据明代著名漆工黄成在《髹饰录》中记载:“螺钿即螺填也。百般文图,点、抹、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又分截壳色,随彩而施缀者,光华可赏。又有片嵌者,界廓理皴皆以划文”。

那么,为何选用贝壳来镶嵌呢?这源自古人早期的价值观。中国货币最原始的形态是贝币,就是贝壳。今天汉字中很多与钱相关的字,都从“贝”字旁,比如“财”、“购”、“货”、“贡”、“ 贾”、“资”等。把作为货币的贝壳镶嵌在器物上,代表了先人的财富追求,颇具价值感。

但到了商周以后,货币形态逐渐发生了改变,启用各种金属造币,摆脱了贝币的形态。当社会不认为贝壳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东西时,螺钿镶嵌就变成一种美学追求。贝壳本身有美丽的自然光泽,赏心悦目,尤其各种贝类不同,所折射出来的光泽也不同,五彩斑斓,见之倾心。今天所能见到最华美的嵌螺钿的实物,不少都出自大唐盛世。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