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艺术与政治的碰撞
由于智利总统萨尔瓦多· 阿连德被暗杀,1974年的双年展主要展出了智利颂扬个人自由的艺术品, 欧洲人民第一次观看了智利乐队“ 太阳· 山端”(Inti-Illimani)的演出。此后, 很多人将这次展览看成是一个政治事件。
1976年公园恢复了“正常”的威尼斯双年展,一次主题为“环境艺术”的展览,从现在的视角来看,这个展览神奇地预言了今天的诸多环境问题。
1977年,威尼斯双年展的制度在更新中,在卡洛·瑞帕·迪·米拉的领导下,这种政治性的管理得到了确认。当这个消息正式公布的时候,在抵抗和争议中,威尼斯双年展机构打算主办一场大型展览——“苏联政见分歧艺术展”。这一届双年展的冲突,成了当年欧洲的主要话题。
1978年双年展的主题是:从自然到艺术,从艺术到自然。展览中的一些作品激起了人们很大的好奇,同时也让人困惑。意大利艺术家安东尼奥·帕瑞迪索(Antonio Paradiso)展示了一只活生生的公牛骑在一只机械母牛上;英国艺术家马克·波伊用塑料来复制一块块泥土;荷兰艺术家盖仁(Giezen)在鱼疗棚里放满了烟雾;日本艺术家管木志雄展出被锯掉的象征性的原木。
1980年,由奥利瓦策划的“打开80年代”在旧盐仓里举行,并且为年轻艺术家专门开辟展区,类似的展览就这样一届届延续到1993年。在奥利瓦的支持下,当时有五个核心人物首次同时亮相在威尼斯双年展国际舞台上,这五个人物是:山德罗·基亚、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恩佐·库奇、尼古拉·德马里亚和米莫·帕拉迪诺。
1982年由于卢吉·卡鲁修访问巴西而暴毙于圣保罗,卡鲁修突然死去之后, 视觉艺术部联合乔治· 玛切尔帕(Giorgio Mascherpa)一起准备已经由卡鲁修制定好思路的新一届双年展。这一届威尼斯双年展再次找回了自己的历史身份,调整了双年展机构的经济独立性,加强了其内部的管理结构,提高了威尼斯双年展的国际地位。
1984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主题是:“美术与艺术,事实与历史”。第一个展览称作“镜中的艺术”,主要表现艺术的历史,是有历史追索性的当代油画作品。第二个展览名为:“艺术,环境,场景”,这个展览有趣但有难度。
1986年双年展的主题是“ 艺术与科学”,这一主题又被分为两个部分:精密科学;艺术科学。金狮奖颁发给了英国的弗兰克· 奥尔巴赫和旧东德的西格玛尔·波尔克,金狮特别奖颁发给了意大利雕塑家浮士德·麦罗蒂。最佳国家馆将颁发给了法国。最佳新兴艺术家奖颁发给了意大利雕塑家南索。
1988年这一届双年展获奖的艺术家不仅有贾斯帕·约翰斯,而且还有出现在“开放”展区,获新兴艺术家奖的芭芭拉·布鲁姆。她在这次展览中展出了三件标题为:“精神的楼梯”的装置作品。最佳国家馆奖颁给了意大利馆,特别创作奖颁给了英国的汤尼·克雷格。
1990年威尼斯双年展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新兴艺术家奖项颁发给了英国籍印度人阿尼西·卡珀尔(Anish Kapoor)。在法国馆里展示了一些重建的建筑,也组织了一场古根海姆收藏品的历史性展览。
正当威尼斯准备1992年的双年展时,人们意识到1995年就是威尼斯双年展100周年纪念,于是把92年的展览推迟到93年举行。奥利瓦担任视觉艺术部负责人。本届双年展名为:“方位艺术”。这一届首次邀请了中国艺术家参展,如方力钧、王广义、徐冰等人以特别展或主题展的身份亮相威尼斯,堪称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大事件。本届“金狮”雕塑奖颁发给了罗伯特·威尔逊,“金狮”绘画奖颁发给了安东尼·塔匹埃斯和理查德·汉密尔顿。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展览当属科雷尔博物馆为一年前逝世的艺术家弗朗西斯·培根举办的展览。
百年大展,“讨”声依旧
为了办好1995年威尼斯双年展百年纪念展,主办方在罗马和威尼斯召开了特别会议,会议旨在征询历史学家、批评家和双年展机构的前部门各级领导的意见和建议。法国批评家让·克莱尔(Jean Clair)担任视觉艺术部负责人。由于经费和人手的原因,克莱尔决定把百年庆展办成具有回忆性的展览,展览名为:身份与转换——人体简史。这场展览分两部分展出,历史部分在格拉西宫举行,现当代部分在公园的中央馆举行。策展观念是基于这一百年来发生的事情,诸如:个体身份鉴定技术、摄像机的诞生、X光线的发现、犯罪学研究的开始、登记照的使用等等。在佩莎罗画廊展出的是应用艺术,主要是多年来一直在威尼斯特别馆里展览的一些玻璃制品、陶瓷艺术、家具和编织品。为年轻艺术家所设置的“开放”展区被克莱尔直接取消了。这一届双年展参展的中国艺术家有张晓刚、蔡国强、余友涵、刘炜、李山、张培力。本届“金狮”绘画奖颁给了来自美国的罗纳德·吉塔伊,“金狮”雕塑奖也颁发给了来自美国的希尔。
在百年大展后,尽管克莱尔被指为“过度沉湎于市场经济”的争议而险遭罢免。但威尼斯双年展还是走过了这风风雨雨的一百年,这一世界闻名的艺术机构经历了或光明或黑暗的日子,其间的滞后与前瞻、成功与失败、以及千百次的辩驳都未让这一独特的艺术机构停止运转。在这充满矛盾的一个世纪里,威尼斯双年展经历了重重困难,苦苦地探求着人类艺术的价值。
进一步的改革,迈入第二个百年
1996年,在威尼斯双年展第二个百年刚开始的时候,就准备着力对机构进行改革,主要有三项重要改革,其中之一就是机构部分私有化。意大利副总理瓦尔特·维特尼(Walter Veltroni)大力支持关于改革的多项提案,并且他提出将双年展机构转型为一个具有企业文化的机构,这样就可以让私人得以参与机构内部管理。
1997年,杰马诺·切兰特策划展览提议在年初被采纳。在这届展览中有很多被邀请的艺术家是来自美国,这些艺术家有吉姆·丹尼特(Jim Dinet)、克洛斯·奥登伯格、罗伊·里奇藤斯坦和苏·勒维特(Sol Lewitt), 还有杰夫·昆斯等。所以有人将这届双年展戏称为“ 美国” 双年展。一位《纽约时报》的评论家写到: 这是有史以来见过最差的双年展,切兰特在意大利馆准备的展览实在让人“尴尬”,因为那个展览明显地被商业操控了。人们普遍认为切兰特组办的这届展览是“花哨而没有灵魂”。参加这届双年展的中国艺术家有申玲、王玉平、方力钧、刘小东、王友身、喻红。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