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博会战场:一级市场的“突围”
0条评论 2013-07-11 14:32:29 来源:艺术银行 作者:皮皮

艺术银行VS赵婷婷 唐人画廊国际项目负责人(Head of Special Project)

艺术家、画廊、经销商共同架构起艺术博览会的基础状况,互为依存,强有力的大型画廊支撑艺术博览会的大环境,画廊的营销策略为艺术博览会增添新的内容和可能性,同时能够入围到国际大型艺术博览会是对一个画廊整体水平的肯定,也因其会获得一个更好的宣传平台。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博览会是获得广泛认知度的良好途径,而能否被认知,能否被肯定,重要的还在于作品本身。

艺术银行=ART BANK 赵婷婷=赵

ART BANK:一般来说,画廊会挑选什么样的艺术家在艺术博览会上展示作品?

赵:比如我们,并不是一个年轻的画廊,在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中尽量推出年轻的新艺术家,同时也会有一些相对成名艺术家的作品。今年唐人送往香港巴塞尔的有比较年轻艺术家如徐渠、刘创、王郁洋等,在香港同时会推出他们的新画册。画廊推广年轻艺术家也是根据其特定的作品、有无新作品、与其他艺术家共同参展的预计状况合不合适等。选作品针对博览会,画廊来提名,然后艺术家出方案,向博览会的评委会提出申请,通过后才能够去参加这个博览会。我们推出的艺术家多是拿出新的作品,甚至有些是特意为博览会的档期创作的,或者是从未展示过的。

ART BANK:能谈一谈在博览会上比较成功的案例么?

赵:比如艺术家何岸第一次进入国际艺术博览会是前年被法国画廊Daniel Tenpolon推出到瑞士巴塞尔艺博会,这家画廊带去的在同层只有一个中国艺术家,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去年唐人把何岸的作品推出到Frieze纽约,得到了当地报纸的整版报道,在博览会上直接销售掉了作品。今年他被选入了巴塞尔艺博会艺术无极限项目,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还有就是高伟刚被磨金石推送到去年香港艺术博览会年轻艺术家项目的事例,他之前很多年坚持做艺术,已经有点绝望了,本以为这是最后一次参加展会,结果在展会上被小汉斯选中,得了奖,从此开始风生水起,在泰康和站台中国都做了专门的个展,一次展览会让他有了明显的变化。

对于年轻艺术家来说积极参与艺术博览会也是很好的曝光途径,博览会可以超越个展的地域限制,是一个更开放的平台,不仅推动销售,也为未来的发展打开多扇窗口。

ART BANK:画廊在博览会上推出艺术家,是否有效、是否有所成就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赵:标准有销售,报道宣传程度——当地的还是国际的、媒体是哪一家,相关策展人和批评的关注程度等等。画廊和博览会的推动确实很重要,但成功与否其实还是在于作品。作品在博览会上直观地视觉呈现,受到的关注和评价也是直接的反馈,画廊和博览会提供平台,作品好不好是由接受者来评价的。可能很多艺术家做了很好的作品,只是之前没有机会,才会在这个平台上遇见重要的策展人或藏家。多家画廊呈现一个已经成名的艺术家的作品并不是这个艺术家在博览会上的成功,而是市场的一个风向标——这是现在流行的,被看好的东西。

ART BANK:如何看待新兴的网络艺术销售平台?是否会对博览会产业造成冲击?

赵:小型画廊在经济危机之后受到很大冲击,网络销售平台也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代理的作品大多是大众消费水平,针对的客户是对艺术感兴趣的人,作品也相对容易被接受。这种操作模式费用更低,展位、运输之类的经费会减少。在这个平台上有一定的小众藏家,好像一种高级淘宝,同样会有商业运作和活动推销,打折等销售手段也是常见的。大型画廊和艺术博览会暂时并不会受其冲击,因为目标客户不同。国内接受网络购买的大藏家有限,更倾向于直观面对作品,而不是通过图片来进行判断。网络销售平台对于对收藏有兴趣的初级阶段,是一个不错的开端,未来也许会变成一个很好的市场,在现在这样电子化的时代,网络销售是一种普遍消费手段,是很合理的出现。

 

【编辑:徐瀹槊】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