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故事成拍卖新金矿
0条评论 2013-07-12 09:06:34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陈涛

1939年3月17日,周璇与国华影业公司签订合同书之文本并丽照各一件。

1939年3月17日,周璇与国华影业公司签订合同书之文本并丽照各一件。

陆小曼致卞之琳信及《志摩诗集》序原稿。

陆小曼致卞之琳信及《志摩诗集》序原稿。

三毛《温柔的夜》手稿。

三毛《温柔的夜》手稿。

电影爱好者周单丹连自己都没有想到,竟然会因为一件民国影人老物件与艺术品拍卖会发生了关联。这件老物件就是数天前亮相上海泓盛春拍的“民国影星周璇与国华影业公司的合同原件”。在周单丹印象里,艺术品拍卖会向来都是阳春白雪的荟萃场所,要么是屡创天价的书画,要么是成百上千年的文物,而“周璇的合同原件”的上拍,让她开始意识到,原来,这类“好玩儿”的老物件也可以成为拍品。

外行人认为“好玩儿”,内行人看重的可是物件背后的“老故事”。“一个好的故事定能让拍品升值”,这一认识不仅已为市场所验证,且正悄然成为国内拍行的营销策略。明天举槌的西泠春拍“绝代风华六十年”近现代名人手迹专场就不乏此类物件——香港武侠电影巨匠胡金铨的电影《龙门客栈》手绘场景原稿,陆小曼、邓丽君、三毛的书、信和老照片等“有故事”系列。

拍卖行里流行“故事汇”

尽管由于委托人拟定的起拍价过高,导致“周璇的合同原件”最终流拍,但这一拍品在早前的预展期里,就已为泓盛拍卖赚了不少的人气。除了吸引来众多像周单丹这样此前对拍卖一无所知的影迷群体,就连一些电视台也专程前往拍摄专题片。于拍卖公司而言,这绝对算得上一笔好买卖。

据泓盛拍卖“纸杂文献”专场主管王凯介绍,周璇与国华影业公司的合同原件显示,当年影视公司对签约艺人控制得相当严苛,不仅从言行上做出“不近人情”的约束,就连酬劳也与付出完全不成正比。“公司只是将周璇当成‘摇钱树’。”在王凯看来,拍品背后的故事勾起当今人们的情感寄托,自然更受关注。

无独有偶,这类“有故事”物件也将出现在西泠春拍上。一幅由香港导演胡金铨手绘于1967年的电影《龙门客栈》场景原稿,未上拍就已聚拢起超高人气。手稿比A4纸稍大点儿,胡金铨简单数笔就勾勒出他脑海中龙门客栈的场景,而这些正是那些经典镜头的原型。“它的估价在5万元左右,从价格上看,远称不上重头拍品,但却是我们新推的一种类型,那就是‘有故事’。”西泠春拍“绝代风华六十年”名人手迹专场负责人陆丰川介绍说,上拍手绘稿共3幅,画的都是影片里最著名的场景。同样“有故事”的还有,首次公开露面的才女陆小曼的《志摩诗集》序言原稿和致诗人卞之琳的回信,以及邓丽君作为生日礼物送给邻居“干爹”的一张签名照。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电视剧《楚汉传奇》中使用过的52件仿古道具就曾现身北京保利专场拍卖。剧中使用过的服饰、盔甲、长剑、大刀和一套仿曾侯乙墓青铜编钟等道具,悉数成交。“或许,某天你会发现拍卖场也成了讲故事的地儿,遍地‘故事汇’。”著名收藏家王立军也常帮人做鉴定,关于收藏的故事听了不少。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