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画藏家群体最大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仅广东省就有600多家不同规模的画廊(包括画店),足见这个市场的活跃和繁荣。“不管是早期开始创业,还是后来跟上的画廊,大多数是以经营当代画家的画作为主。”近年来一直从事高端书画作品的推广和销售的广州国文艺术馆负责人曹进告诉记者,因为从商业的角度来讲,古代或近现代的一些名作的价格经过拍卖市场的洗礼,已到达一定高位,而当代名家的画作,特别是一些前期推广不力、还未获得市场足够认知的名师的作品,往往被一些投资机构看成是投资的价值洼地,未来的可挖掘空间也会更大。
“别看每年的春拍和秋拍,不断刷新拍卖交易额纪录的总是像唐伯虎、郑板桥、李可染、齐白石等一批古代或近现代名家的书画艺术品,但是,就全国的书画市场来说,成交量最多的仍然是当代画家的作品。”曹进进一步说,“换句话来说,投资当代书画的藏家群体规模是最大的,数量远远高于投资古代和近现代名作的藏家。”
据他介绍,活跃在艺术品市场上的大多数投资者,是不具有购买动辄几千万或上亿元的古代和近现代书画名作的。何况,购买这类作品还有鉴别真假的风险。相反,当代书画不仅真假可以鉴定,而且行情波动幅度相对较小。价格稳定,投资的风险就小,抗跌性也强,自然会受到主流投资者的青睐。“正因为当代书画的藏家群体数量最大,所以我们画廊自创立以来,就定位于只走高端路线,专门推广和经营当代名师名家的学术精品,不管对藏家来说,还是对我们自己来说,这样做无疑都是最有前景和最有保障的。”
事实上,根据有关市场机构统计,在去年的市场回调中,国画板块的成交量和高价拍品都大幅减少,而在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当代书画三大主力板块中,唯有当代书画异军突起。在古代和近现代书画增长乏力、精品难现的市场环境下,当代书画无疑成为部分业内人士的希望所在。许多业内人士都看好,无论是固有的收藏群体,还是礼品市场的需求,当代书画都有着很强大的群众基础和消费群体。
刘书民告诉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末,国内画廊开始出现以来,直到2000年内地市场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当代画家所受到的关注和认可一直在逐年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有些大师级的当代名家作品,在市场上创下的拍卖成交价格纪录都已经过亿了。“随着大量专业机构的出现,就算完全不懂市场的画家,也不用担心自己的画卖不到好价钱了。”
摆脱泡沫和赝品保市场健康
记者了解到,一些此前高价进货或屯货、实力不太雄厚的艺术品机构,在经历了去年寒潮侵袭后,好像脱了一层皮。事实上,从2011年秋拍开始,一些业内人士便开始颤抖了,当时,他们便预测2012年整个艺术品市场的交易量还要大减四成。果然,到了2012年,市场的回调幅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作为受冲击最大的板块,书画市场直到今年春拍开始,才通过嘉德、保利一些拍卖机构的成交数据释放出触底反弹的信号。不过,在著名美术评论家胡红拴看来,今年春拍表现抢眼的依然是零星几件作品,市场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卖家惜售和买家犹豫的局面依然没有根本性扭转。
这几年,胡红拴一直在担任数家艺术品机构的艺术投资顾问。他认为,中国书画市场这两年的“寒冬”虽然主要与经济不好的大背景有关,但认真分析,这段时间资本的远离与此前市场的过度炒作和管理混乱也不无干系。“泡沫和赝品太多,无疑会推高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特别是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他们肯定会选择更安全的投资品。”
胡红拴的观点得到了刘书民教授的极大认同,“我的大学同学临摹国画大师李可染的作品,就曾经被不良商家买下来,盖上假印章后拿到拍卖市场上去当成真品来卖,当时这种情况给我的感触非常深:一是这种投机行为给市场带来的危害实在太大了,二是很多藏家缺乏专业知识,几十万怎么可能在市场上买到李可染的真迹?”刘认为,当前的书画艺术品市场,只有彻底摆脱泡沫和赝品的阴影,才能真正走上健康发展的大道。
尽管这两年书画在所有艺术品板块当中受到的冲击最大,但其仍然是市场成交的主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近两年的弱市中,得益于一些大型商业机构的力推,岭南画派的作品获得了更多的市场认知。据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包括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瀚海、荣宝拍卖以及西泠印社等大型知名拍卖行在内的商业机构,都陆续开设了岭南画派作品的拍卖专场。而从成交情况来看,岭南画派在各地的拍卖中都有不俗的表现。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