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能否成为艺术创新孵化器?
0条评论 2013-07-18 09:10:5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温源

\

打好地基,画廊与公众才能日久生情

在由艺术家、画廊、拍卖行、收藏家、投资者等角色构成的艺术链条中,画廊的基础性地位至关重要。画廊是艺术品市场最基本的经济细胞,“画廊不强,艺术品市场就会缺钙”。不管是投资者,还是大众消费者,他们会逐渐意识到,没有画廊为主的一级市场对艺术家的鉴别、培养和推广,就没有新艺术家的涌现,市场就没有新鲜血液的接续,就没有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未来。

“画廊业作为艺术品一级市场的主体形态,却始终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一直处于被边缘化位置。画廊业是一个行业而不仅仅是店铺集群。”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认为,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应进一步将市场的基础向画廊归位,这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基本战略。

程昕东认为,缓解画廊业整体经营困境迫切需要解决管理缺位、标准缺失的问题。“要在艺术品市场建立起一套规范完整的市场制度与行业守则,明确管理体制,提高监管水平,规范交易秩序,建立市场诚信,为画廊发展提供规范公平的竞争环境。”程昕东同时强调,要把艺术消费与单纯的物质消费品区别对待,要通过相关的财税优惠政策、建立国家收藏体系、推动画廊国际交流等措施给予画廊必要的扶持。

不容忽视的一点是,画廊同时具有面向大众普及艺术,提高审美水平和国民素质的宣传教育功能,是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的基础培育者和传播者。

“好的画廊必然要密切大众与艺术教育的关系,让每一个展览都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艺术审美和思想启蒙。”在程昕东看来,只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源介入中国的画廊业,使大众通过画廊对艺术有更深入的认识,整个艺术品市场才能获得长久发展的基础。

“艺术市场当前的问题是高端发展太快,中低端市场很混乱,这样的市场是畸形的。要通过重新理顺画廊业运作系统的契机,构建科学的艺术家培育体系、艺术品流动体系和艺术品鉴定与监管体系。”朱文轶把它比喻为一个“艺术行业打地基的工程”,“要一层层从下往上架构,一步步把行业标准和规范树起来,市场发展才能更牢更稳,才能真正打开艺术品的大众消费之门。”

不可否认,画廊离今天中国人的生活还很远,很多人甚至从未进过画廊。“信息不对称是大众消费与画廊之间的最大障碍。”孙宁说,“我们希望告诉消费者,画廊不只是卖画,更多还是展示的平台。希望公众能更多地走进画廊,看多了,了解多了,有兴趣了,自然会与作品产生共鸣,从中找到自己喜欢和收藏的方向。艺术品消费一定要走这样一条日久生情的路,被投资所充斥,只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中外画廊一览

●法兰西画廊

法兰西画廊在选择画家时,坚持人品和作品至上,并能长期合作,接受具有突出的艺术个性和创作潜力的现代画家。每年在自己的画廊举办8至10次画展,每次画展重点推出一名画家。70多年来,仅选定28位画家。法兰西画廊每年与世界各国的一流画廊合作或在重大的国际大展上安排个人画展或联展。画廊对每位画家的作品都严格遵守“年年递增”“每年必增”的价格规则。

●怀恩伍德艺术区

怀恩伍德艺术区是紧邻美国迈阿密市中心的一处特别区域。这里聚集了70多家艺术画廊和创作室。在方圆几公里的艺术区内,世界著名的室外艺术家在建筑物墙体、围墙甚至垃圾箱上作画,创作了一系列不同风格的涂鸦作品,使这里成为世界最大的室外艺术区之一。

●亚洲艺术中心

亚洲艺术中心成立于1982年,迄今即将迈入第31个年头,在北京及台北皆有展示空间,始终秉持着以“眼光、诚信、专业”为永续经营的理念,来发掘及推广优秀的艺术家,并以呈现最高质量的艺术家创作和展览为首要原则,进而建构一个高水平、多元化和精致化的国际艺术平台。

●艾米李画廊

艾米李画廊,原名对画空间。2008年创建于北京二十二院街艺术区,致力于推广传播当代艺术。画廊与众多优秀艺术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举办六至八个涵盖多种艺术媒介的个展及研究性群展。画廊会定期邀请海外重要艺术家合作,搭建中外艺术交流平台,逐步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画廊风格,同时还越来越多地关注和支持年轻一代艺术家的成长。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