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坛雄狮石虎
正如非洲草原上的雄狮,自它降临的那一刻起,它的使命和尊严应运而生,一生相随。石虎似乎也是为画而生的,时代选择了他发言和嘶吼。要不然,我们真的难以理解,这个出生于素有“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河北徐水农村的孩子,如何因缘际会,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成为了中国艺术新潮的前行者、八十年代成为了艺术创新的盗火者、九十年代成为了艺术市场的领军者、新世纪成为了传承薪火的独行者。
一路走来,在当代艺术的每一个历史节点上,石虎都以他前行一步的敏锐和创作实绩成为后行者的参照和标尺。无论国内还是海外,无论沉潜还是奔腾,无论形式还是内容,石虎的人生和艺术都与中国当代三十年的艺术运动和潮流息息相关。他的存在不仅仅具有见证者的意义,更是当代美术发展进程中不可忽略的环节和深度。他的艺术不仅拓展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边界,赋予绘画一种全新的视野,更以实质性的改造和尝试接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从这个角度去认识石虎,我们拥有的才不会仅仅是惊讶、好奇、猜测和臆想,而是一种事实的判断和尊重。
如果从1978年石虎非洲写生算起(当然这个时间节点还可以前移),历经三十余年,石虎的创作完全算得上超重量级。创造了多少作品,恐怕石虎自己也说不清楚。更重要的是,这种量的积累不是单一图式的重复和叠加,它是不断创新、尝试和突围的集合。在他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创造力、创新力、辐射力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和关注。
面对他不可胜数的作品,我们大体的感受如同一滴墨落入水中,幻化万相,无所从来,有种无法定焦的焦虑和疑惑。但如果我们拉开距离,在更大的时空跨度内把石虎的艺术放在中国当代艺术的谱系中,就能比较清晰地看出石虎艺术的源头和奔流轨迹,也能比较准确地对石虎艺术的价值做出合理判定。
去过黄河、长江源头的人都会惊讶的发现:这两条伟大的河流源头竟然是泊泊清流。回溯石虎艺术的起源,我们也会有这样的发现:构建石虎浩瀚艺术的源头并不出奇,在他的童年和早期作品中就已显现,那就是:民间艺术、诗歌传统和他独有的禀赋。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