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艺术大展:三位中年男艺术家无底线出镜
0条评论 2013-07-23 11:14:46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张怀心

KETCHUP 看我就有莫名的冲动

KETCHUP 看我就有莫名的冲动

《女性艺术大展》是李震、刘斌、熊时涛三人艺术小组KETCHUP继“茄汁”之后共同策划的又一个实验艺术项目,如果说“茄汁”是通过戏仿与拼接国际顶尖艺术家的经典图像,从而探讨艺术界既得利益里所隐藏着的暧昧情绪,那《女性艺术大展》则是三个男人尝试把男性和女性的性别界限模糊之后,在靠近女性感觉的过程中,试图触摸到的生命中男性和女性性别意识之外那些被忽略但却微妙存在着的精神领域。

3个男人去做一个女性艺术大展,可能大多数人都觉得肯定是如花那样的效果,但这并不是他们想要的。展览中的6件作品没有抹去他们的男性身份,而是首先把“做自己”这一点确定了下来,然后从这里出发,去靠近他们体会中的女性世界,再通过摄影,雕塑,装置等手段把这处于男性和女性交界地带的感受表现出来。调侃和戏仿仍然是他们作品流露出来的气质,但创作并没有简单停留在这里,他们作为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双重身份——体现在对作品细节、质量、审美和感受细致入微的把握,让这一组创作有了更引人入胜的丰富滋味。

女性是一个引人关注的性别——虽然,这个世界似乎是男人占主导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或女人能顶半边天,这样简单的一分为二的说法,人为的把一种合理的世界次序通过不断重复而变成人们条件反射似的社会认知,但这样把事情简单化的认知往往在错综复杂的现实面前败下阵来。这些约定俗成的认识迫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像理解平庸的小说一样去理解他们自己和他们周围的世界。

这个展览显而易见的就是要说一说性别的问题,把男性和女性摆上桌面,来做一次性别的冲浪。关于性别,生活中那些约定俗成的认知是不是真实的?是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个人都有对此表示怀疑的权利,既然怀疑那就通过作品来做一个探讨,让大家来思考和感受一下,性别这个东西的区别在哪里?它对各自的生活状态有多大的影响?它的影响在哪呢?它的差异是否很大?或者也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大?或者,性别本来是可以不被那么强调的一个话题?

在这一系列作品中,会看到一些女性词典和男性词典里没有的语汇,是他们仨人在靠近女性角色过程中体会到的东西,可以肯定的是,这块领域也和中性无关,而是男性试图靠近女性角色的“跋涉和纠结”中出现的出人意料的新状态。这样的创作过程产生出的作品对男性和女性应该都是有启发的,也许就是在看作品的时候微妙体会到的一个瞬间,一个新鲜的精神领域被开启了。

除了生理上的差异,性别意识在某种程度上是心理、价值观、情感、思维方式等构成的抽象概念,而这组作品唤起了性别交界处存在的各种抽象的感知。在事物的本质还没有被认识的时候,意识中体会到的微妙和抽象成为靠近这本质最可行的手段。这组作品让观众以往的经验被弱化,“出现在我们面前那个不假思索的时刻的世界”是值得拥抱的,当你让“这一瞬间的体会”拥有特权,一个具体可感的世界似乎也变得一点点清晰起来了。

这是一个男女性别定位遭遇到空前挑战的时代,人群中越来越多中性特征,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同性恋情等现象前所未有的成为趋势,美国法院不久前裁定同性婚姻合法化,这个判决必将对未来的社会生活影响深远,这就是我们身处的时代,年轻一代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和个人定位、关于性别的感知和定位正在发生变迁,而艺术家则通过广泛的艺术探索去捕捉时代的脉搏,去改变世人评价世界和生活的方式。

可以说,对男性和女性的区别,不确定的事和确定的一样多,对两性的认知是一个古老但却永不过时的话题,而这个展览就是刷新这认知的一次努力。

【人物资料】

刘斌:

•1979生于黑龙江,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平面设计师,现居北京。

李震:

•1980生于山东青岛,200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系,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现居北京。

熊时涛:

•1974生于江西南昌,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现居北京。

 

【相关阅读】
 

女性艺术大展:一次性别的冲浪

女性艺术的喜与忧

【编辑:徐瀹槊】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