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的埃及政局与文物保护
0条评论 2013-07-23 10:32:02 来源:东方早报 

艺术评论:在流行文化里也有很多古埃及元素,你怎么看待严肃学术与戏说的关系?

金寿福:国外的学者与公众的互动做得很好。法国有位学者拿古埃及的内容写出了四本小说,十分畅销。

另外在西方有把埃及文明与神秘主义相联系的传统。在埃及象形文字破译之前,西方人对埃及有太多的想象力,这一方面是出于他们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与诞生于欧洲的玫瑰十字会等秘密社团有关。这些奉行神秘主义的秘密社团认为埃及的象形文字里有业已丢失的人类早期的智慧。因此,从古典时期到中世纪,都一直有西方人想要破译象形文字。等到法国学者、“埃及学之父”商博良破译象形文字,对很多业余埃及爱好者来说好似泼了一盆冷水,那些人原以为解读了象形文字就好比打开宝库,要么能获知古代藏匿金银财宝的线索,要么能打开一座知识的宝库,甚至还能找到失落的亚特兰蒂斯,反正就是他们本以为象形文字里面什么都有。所以在解读之后,很多感到失望的人就与学者们分道扬镳了,一批人坐起了学术研究的冷板凳,另一批人则还乐此不疲地在找宝藏或者找金字塔与外星人的关系等等,也不乏很多的炒作。直到今天,只要好莱坞拿这种附会古埃及文明的题材来拍作品,就不愁没有观众。■

【 链接 】

埃及文物之殇

1798年8月24日

拿破仑远征埃及,建立了埃及研究所。

1809年

法国学者开始整理并编撰《埃及志》,,至1829年先后出版了共20卷。

与此同时,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及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冒险者纷纷来到埃及,以低廉的价格收购古埃及文物。

面对接踵而来的西方人,当时的埃及人也狂热地搜罗古埃及文物待沽。

急于投入西方怀抱的埃及统治阶层,也在谋划让埃及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此后一度就地取材,取用大量古代建筑的石料来制作工业用的水泥。

1835年

埃及博物馆开始筹建,由法国考古学家玛利埃特主持。

进入19世纪,法国人开始把持埃及文物部门的领导位置,在法国殖民者的主导下,一系列文物政策开始出台,严厉地禁止盗掘及文物走私行为。自此开始了,西方国家出人、出钱,埃及发放许可的考古惯例。发掘出土文物物,此时也不再任由发掘方带走了。

1902年

埃及博物馆迁入今址,位于开罗的解放广场。

1956年6月

最后一批英国军队撤出埃及。一个月后,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成立共和之后的埃及,对文物更加重视,而旅游业也逐步成为埃及第一大产业。文物政策上,一方面,外国考古队在埃及考古发掘的文物连一件都不能从埃及拿走,而且连文物的发表权有时候都要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埃及政府有时仍然会把文物当作馈赠国外政府首脑的礼品。

1983年

埃及颁布《文物保护法》。

2002年

文物部门着手制定文物信息电子网络,对国家文物古迹进行建档立案,以改善因管理不善导致文物流失海外的问题。对破坏古雕像、神庙或金字塔以及在古迹周围建造房屋者的惩罚不再是象征性的,而是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外加相当于10万美元的罚款。

2006年

针对外国科研机构垄断埃及古迹的研究资料,以及一些外国考古人员同国际文物贩子相互勾结盗窃埃及文物的做法,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推出具体措施,开始加强对境内外国考古人员的管理。截至当年2月,埃及方面关闭了300个考古挖掘现场中的65个,暂停了28个国外考古小组的工作,并要求一些涉嫌偷盗文物的国外考古人员离开埃及。

2011年

埃及政治局势动荡,在骚乱中有盗贼趁乱闯入开罗的埃及博物馆行窃,造成18件天价文物不翼而飞,另有70余件文物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

自2011年以来,埃及文物流失十分严重,盗窃、走私文物案件频发,比此前增加了90%。博物馆甚至都不敢展出真品。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