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卵》——雅丹地貌站
历经四天四夜的长途跋涉,施少平大型装置作品《莫非·卵》从广西北海冠头岭海滩转战到了丝绸之路的故乡甘肃敦煌。这件曾在上海当代艺术展大放异彩的装置作品浩浩荡荡驶离喧嚣,一路寻觅净土,今天终于将其中国环境地貌展推进到了第二站:雅丹地貌。
风沿着河床裂隙吹蚀,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鲫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成为雅丹地貌。亿万年前这里也许是海底,亿万年前敦煌地域或许是泽国,但如今引入眼帘是茫茫大漠,只有风还在诉说敦煌曾经拥有的繁华。施少平曾经这样描述过他的创作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一切能够留下来,生命在时间洪流里看似转瞬即逝,但它的顽强使其能够伴随时间追逐永恒。《莫非·卵》便是这样一件与时间竞赛的艺术作品。它将世代永存。”3000枚实心瓷卵在高温的煅烧下拥有坚不可摧的高密度,而雅丹干涸的山脊由于风蚀变得脆弱不堪。强烈的反差使呈现在雅丹戈壁上的《莫非·卵》如同一剂强心针唤醒了整片大地。生命就是如此奇特,为一切注入血液使其蓬勃壮大。被赋予生命的沙漠在日月的印衬下蠢蠢欲动。如果说《莫非·卵》在北海站讲述的是生命的起源,那雅丹无疑展现的是生命的创造力。
《莫非·卵》——雅丹地貌站
一望无垠的荒漠也许能吞噬一切,但无法阻挡一位艺术家的脚步。施少平说,“生命不该总抱着征服自然的心态去发展,顺应自然,贴近自然才是生命存在的长久之道。我将《莫非·卵》带进大漠,希望能够通过这件作品将生命与自然共存的意义体现出来。”于是乎在沙漠中出现了一条由木板铺成的小径,为了保护表面固沙层,施少平要求所有工作在木板上进行。一颗炙热的追求艺术的心与此刻的雅丹风蚀的山峦相呼应,一切彷如浑然天成。在沙漠中工作毕竟难度重重,离敦煌市200公里的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在饮水和休憩方面资源匮乏条件艰苦,这无疑加大了作业的难度。饮水补给车和临时灶头成为了荒漠中的必备品。艺术家和工人们白天工作晚上便在卡车上休息,夜以继日。
《莫非·卵》——雅丹地貌站
项目从年初寻点开始进行到雅丹地貌站可以说已经步入正轨。施少平坚定的艺术信念在如今的艺术界并不多见。而恰恰是这一份坚定是施少平认为做当代艺术所必备的。每一位艺术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创作艺术,但能够做到纯粹、不迎合、宠辱不惊还是需要强大的内心和惊人的勇气。《莫非·卵》中国自然地貌展逐渐进入白热化,打破常规,以天地为展出背景,最终将于8月25日至9月11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呈现回顾展。值得期待。
【编辑:上海站】
编辑:admin
如需使用请拨打合作电话:010-513740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