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少平《莫非·卵》巡回展黑戈壁站)
伴随着一阵尘土飞扬,大型装置作品《莫非·卵》浩然驶入丝绸之路上另一片荒凉苦寂之地——黑戈壁,打破尘封已久的寂静。告别魔鬼城雅丹,来到第三站。
(施少平《莫非·卵》巡回展黑戈壁站)
一望无垠的焦黑是黑戈壁给人的第一印象,这片位于甘肃和新疆之间大约2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除军事用途以外常年无人涉足。岩石表面的水分蒸发时将所溶解的矿物残留下来并经过磨蚀,天长日久,便形成了一层乌黑发亮的深褐色铁锰化合物--荒漠岩漆。因地表一片黑色,被成为“黑戈壁”。施少平初经此地便被那如同柏油般焦黑的地表所吸引,漫山遍野的风凌石勾勒出山的轮廓,山峦迭起。“这个地方像是在另外一颗星球上,这里适合谈论生命。”眺望开去,整片地貌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幅若隐若现的的水墨画,极富层次感的山川,“墨韵”十足。无人区却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审美,一派怡然自得。不同层次的黑色在此重叠交替彷如一种不能被打破的规则,令人生畏。
(施少平《莫非·卵》巡回展黑戈壁站)
《莫非·卵》,一抹亮白的出现从视觉角度打破了常规。3000枚卵布满整个山坳,与周围焦黑犹如“水墨画”的地貌形成强烈的对比。他们极端对应却又和谐统一,形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新美学,沿袭着中国传统艺术的底蕴,在此基础上创造新审美方式,这便是艺术家施少平“不迎合”的艺术表现方式。“当代艺术的转变需要更多的不迎合。艺术家拼命吸收传统艺术的精华,目的不是要停留在传统艺术的简单重复和再现。而应该在艺术的发展和推动上多做努力。能增加点什么,能改变点什么。它比精彩的重复和再现更有意义。这便是当代艺术的精神所在。只有不迎合的艺术,人们终有一天会崇拜它。”呈现在黑戈壁的《莫非·卵》如同给中国当代艺术的一句警示语,中国当代艺术要从困境中涅槃,就需要摆脱符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施少平并不是在寻求颠覆,而是通过《莫非·卵》找到更高的立点展现艺术的魅力。
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风凌石覆盖着整片黑戈壁,在风沙的吹蚀下表面光滑锋利,这为布展工作加大了难度。每一颗卵平均重量在20斤左右,工作人员必须 “小心轻放”,以免对卵造成损害。项目进行过半施少平对整个展览脉络已非常清晰,相信最终将于8月25日至9月11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呈现的回顾展会十分令人值得期待。
【编辑:上海站】
编辑:admin
如需使用请拨打合作电话:010-513740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