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勇:用画笔感悟灵魂
0条评论 2013-07-24 11:11:43 来源:中华儿女报刊社 作者:郝涛 吴军涛

《自由》布面油画  2005年

《自由》布面油画 

2005年

少年追逐生命 

1978年高考,曹勇考出了中南五省绘画专业第一的成绩,却因“出身不好”榜上无名。第二年,曹勇卷土重来,他以河南省专业成绩第一名被河南开封师范学院艺术系录取。

在同学们的眼中,曹勇是一个不拘一格,特立独行的人。对艺术的热爱,让他在追求绘画的道路上如痴如醉——废寝忘食作画的他常常忘记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一种桀骜不驯的秉性,让他显得不太合群,也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误解和排挤。只有画画,才能让他感到宁静和温暖;也只有画画,才能给他淳朴的心灵带来一缕阳光。

多少个夜晚,曹勇步行到十几里外的开封火车站为南来北往的旅客画素描;夜深人静时,曹勇钻进蚊帐进入大师的世界,开始了与达·芬奇、拉菲尔、伦勃朗、凡高、毕加索、列宾等艺术大师们对话。一套三册的《世界素描选集》被他反复临摹多遍;假期里,曹勇独自一人背着画夹和行囊云游四方,他写生的足迹遍布西藏、青海、云贵、广西和黄河流域。

当同学们正在忙着谈恋爱时,他却外出采风,而被大水冲出了几十公里;当同学们正忙着参加学校各类活动时,他却在外写生,因食物中毒而与死神擦肩而过。他曾和贫民、乞丐、放牛娃住在一起。窝棚、草屋、道路旁都留有他曾经借宿的身影……

特立独行的他,因为缺课外出写生,两度差点被校方开除学籍,最终全凭他勤奋的创作精神和公认的优秀画作化险为夷。

21岁那年,曹勇从河南开封师范学院艺术系毕业后,便奔赴心中的圣地——西藏。

初到西藏,曹勇便如饥似渴地爱上了那里的蓝天、碧水、白云,更被那里的资源辽阔,神秘的历史文化所深深吸引。“在自然中,草原上,雪山里,无处不感受到整个大自然的魅力,再也无法压制自己的创作冲动,迫不及待地要和这片土地进行心灵的触碰与交流。”曹勇说。

在西藏的日子,曹勇常年身背画夹,骑着一匹马,领着一条狗,扛着一杆猎枪,浪迹于雪山之巅,高原之上。他要寻求和这个世界碰撞相遇,和悠远的历史交融交汇的生命本质。

他长发披肩,像个野人,与天葬师共饮,和老活佛同眠。他遍访西藏的寺庙、山洞,临摹了数百张远古壁画和岩画。他孤身一人深入阿里无人区,克服了恶劣的自然条件和难以忍受的孤独,在古格王国的岩洞里临画前后达一年之久。在岩洞里,他头枕枯骨,手抚人皮,夜半坐听洞外天风呼啸,然而残存洞内数百年古远奥秘的宗教艺术却与他的心灵本性迅即熔为一体,使他感到心底从未有过的宁静。

曹勇把古格的日子称为“闭关”,他无意中像一个“苦修士”做了“求道”的事情。曹勇说:“古格对我的意义远不只是艺术上的冲击,也是我心中的一块圣地。”古老壁画中,描绘了许多关于释迦牟尼的诞生,苦修,悟道,得道,以及他对生死轮回的感悟和开悟的故事。在临摹过程中,曹勇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一个宗教的时空隧道,通过绘画艺术传递的信息,体验了生命终极的奥秘。他精神的视野更加开阔,心灵的感悟也更加强烈。

于是,西藏组画《寻找释迦》、《冈仁布齐断裂层》诞生了。在这个绘画系列,曹勇将细腻的写实手法与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创造出一种介于现实与臆想、具体与抽象的超现实境界,把自己对宇宙对生命对人性的感悟和思考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画布上。

1989年春,曹勇在北京筹办了一场以西藏为主题的画展,一时间轰动京城,享誉国际,但由于当时的认知局限,画家超现实的绘画语言并不能为时代完全接受。

1989年秋,曹勇带着对西藏抹不掉的记忆,离开故土,东渡扶桑。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