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平作品《荷之韵系列》 136×68cm
孙学平,自幼迷恋艺术,14岁就被特招入伍当上了文艺兵;他曾上过硝烟弥漫的战场,和战友们一起守卫边疆;他长期从事油画、国画创作,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而沉稳淡雅、飘逸潇洒、清新明丽、雅俗共赏的写意荷花,更流淌着艺术家特有的唯美气息;他作为科班出身的书画大家,创作出的妙品佳作被国内外众多美术机构和个人收藏,在中国画坛收获好评无数;他除了是一位书画大家外,还是一位出色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可谓桃李满天下。他就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孙学平先生。
特招入伍结画缘
孙学平,对艺术的爱好是他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兴趣,不过直正与绘画结缘,还得从他10多岁当兵说起。按孙学平的话来说,那就是“如果不当兵我可能成不了画家”。
“14岁那年,我在部队领导的推荐下,进入了解放军艺术学校学习油画。”谈到第一次与绘画结缘,孙学平略显激动地告诉记者,“我从小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尤其是对管弦乐器情有独钟,1977年部队特招文艺兵时,我顺利入伍了。”
孙学平告诉记者,入伍后他在部队主要从事管弦乐的吹奏。“由于我管弦乐吹得好,部队领导非常喜欢我,对我也很关心。有天团领导告诉我,说我才14岁,人生的路很长,应趁年轻多学一些东西,部队打算送我到美术学院去进修学习绘画。”孙学平表示,领导这一席话让他非常激动和兴奋,大概入伍半年后,他就进入了解放军艺术学校学习油画创作。
虽然孙学平是第一次接触绘画,但他却对绘画产生了极大兴趣和信心,在解放军艺术学校学习期间他非常刻苦,并很快就掌握了油画创作的基本知识和技法。“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当时的文艺兵要参战,我离开学校到前线去和战友们一起守卫边疆。”孙学平表示,在前线负伤后他便回到成都休假。“由于假期较长,1985年我进入四川美术学院学习油画,并开始了自己的绘画创作。”孙学平表示,三年的美院学习后,他又回到部队从事基层美术教育。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1985年进入四川美院才开始从事绘画创作的孙学平,刚出道便在中国画坛崭露头角,其绘画艺术水平和学术地位很快得到了美术界的高度认可,获得了画界的高度赞誉。据了解,1986年,在中国美协、文化部、中国文联等举办的“首届中国油画展”上,孙学平的油画作品入选并在本次画展上获得了最高奖——金奖。同年,孙学平成功加入中国美协,成为了当时西部地区最年轻的中国美协会员。
1992年,在中国画坛已小有名气的孙学平,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美院花鸟画研究课程班,开始了两年时间的中国画绘画创作学习,这也是后来孙学平从事国画创作的主要原因。记者发现,由于在中央美院,孙学平遇到一大批画坛名家,并得到了他们的指授,他的绘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精进。从此,他的绘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大展并屡次获奖,他也因此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绘画生涯。
记者发现,孙学平除了是一位书画名家外,他还是一位出色的艺术教育工作者。1998年从部门转业进入中央美院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培养了一大批蜚声中外活跃于当代画坛的重要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可谓桃李满天下。除此之外,孙学平作为中央美院的教授,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的众多美术论文,在广大学生和从事艺术教学的教师中有深远的影响,部分内容甚至编入了高等院校的美术教材。
写意荷花创新格
著名画家孙学平,长期从事油画、国画的创作和研究,他的作品不仅有扎实的西画功底和造型能力,同时作品也容纳了传统国画的笔墨和意境。其原因在于,孙学平在系统学习了西画的理论与技巧后,他对中国画中的线质、块面和色彩有了新的认识,所以纵观孙学平的作品,有着鲜明的艺术语言风格。而记者发现,在孙学平的众多书画作品中,写意荷花系列作品的艺术语言最为独特,清新灵动、水韵绵绵,散发出浓浓的生命诗意,给人无尽的笔性和墨趣。
首先,孙学平的写意荷花有着愉悦的审美感。孙学平的写意荷花似优雅少女,精致传达着“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唯美意境,沉稳地表现着淡雅的荷韵,其中蕴藏的情感非常浓郁,透过清缈的画面迸发出令人心怡的画面质感,体现出了艺术家高超的绘画技术。孙学平的写意荷花系列作品,笔调纯净自然,墨色对比强烈,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绝美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孙学平的写意荷花的画面演绎非常独特,将一种灵性注入到荷花中,焕发起灵魂深处的精髓,在形与神间达到了完美的融合,并将荷花的脱俗意蕴无限的延展拉伸,使人的感官不仅局限在画面本身。在整体氛围的独到把握之中,晕染占据了很大的比重,然而这些看似随心的晕染,却充满了灵动的美感,线条与墨色的搭配堪称完美。这样巧妙的运用一方面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视觉上更具冲击力。另一方面,也使得意蕴更加的突出,荷的淡雅在浓墨的衬托中更显脱俗美妙,观赏他的作品甚至可让人心灵净化。
其次,孙学平的写意荷花强化结构张力,在章法上有了新的突破。孙学平的写意荷花多以虚为主,以空灵为上,构图开朗而舒展;笔势多变,线条与块面交织;整体气势奔放,但笔致却倾向于柔和温润;物象多简化、纯化。显然,这是因为孙学平吸取了西方现代构成的某些因素,但本质上仍然是民族传统二维平面章法原理的延伸。另外,孙学平的写意荷花在张力结构中也蕴藏着“禅机”,那就是他的作品呈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成的艺术审美境界,使观者有回味的余地。
最后,孙学平的写意荷花气韵生动,体现出中国画笔墨与荷花精神的高度融合。孙学平所画荷花色酣墨畅、造型传神、气韵生动,结构、线条、用墨、设色均不落俗套。观其写意荷花,墨色相彰为最大特点。仅就墨韵而言,便有自近而远、由浓至淡、从干到湿的诸多变化,使得写意荷花曼妙生动、亦真亦幻。除了墨和色之外,其荷画还在构图上体现出宾主、呼应、虚实、繁简、疏密、藏露、参差等变化,观之也能让人感到生趣十足。
不坚守自己的风格就永远找不到风格
孙学平
一个人如果管住了自己的灵魂,那么万事都会通的,一个农夫安分守己种地也能过上小康生活,觉得自己当了农民这个行业不好,总是有非分之想,一心想去当老板,这是两个行业。我们艺术家也一样,本分之事就是把画画好,画不好画了又去经商搞政治,我认为一样也做不好的。搞艺术一定要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地留下自己的足迹,这个足迹就是他的业绩,而当这个业绩积累到一定能量之后才能成为一个成功者。艺术家应该认真修行,磨砺自己,我们不应该去鼓励艺术家怎样窜行,怎样快的拨苗肋长,想着一夜之间红遍天下的大画家,这是不可能的事!当今美院毕业几年,读了研再读博顺理成章成 “大师”了,古人说的好: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求无道,止于术。”不知道是谁的时候,这个社会不浮躁吗?我非常推崇吴冠中老先生一句名言:“大师出在民间。” 我觉得当下艺术界就是这种利益驱使了浮躁,酿造了当下的不平静与虚幻,误导性的把民族文化引到非常保守的、不能开放的状态上,而且这样的现象很严重。在这个时代我们只能是在一个空间里慢慢去修行自己的心,我也深信有大批的人在这么做。我们现在对艺术很难有一种敬畏和崇高的心态。艺术家得不到社会广泛尊重的时候,那就是最悲哀的时候。大众看到艺术家满身都是铜臭味的时候,也是我们最悲哀的时候。
我们艺术家不应该被强制或被组织,应该自生自灭,艺术家都应该是这么生存的。这里的组织和派別的含义不同,派别不是靠组织起来的。我们去看全球,看历史,去参照一下,对比一下,画派完全是一帮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的,他们的观点、方向、时代基本是在一个空间尺度里,他们有共同语言,同时也发挥他们每个人的特点,而绝不是人为组织起来。一个学派,一个画派当然这都是民间自发的,不带有丝毫的政治色彩,不是预谋的。我一直认为,哪个地方有相对的自由,哪个地方就有活力,有创造力。在当下利益产生了欲望,欲望产生了虚幻,越活越不明白,也就是说在艺术上我们的利益膨胀得太大了,超越了本身的承受能力。艺术家有欲望很正常,但得把握一个 “度”。世界上也产生过凡高,毕加索和达利这样的疯狂大师,但们都很自然,没有一处让人觉得不自在,他们发生的任何事都是那么吻合他们的那个时代和他们的圈子,我认为他们的行为也非常吻合他们的身份。大师一定是要像酿酒一样,陈年老酒不喝都香,那就是大师。因此我们要坚持自己,不坚持就没有自己,不坚守自己的阵地就没有阵地,不坚守自己的风格就永远找不到风格。
•人物简介•
孙学平,1977年部队特招文艺兵入伍。长期从事油画国画艺术创作,先后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多次参加由文化部、中国文联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及全国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国美术大展并获金、银、铜及优秀奖多次,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革命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朱德旧居、上海美术馆、法国文化部、德国私人博物馆、美国私人美术馆、日本国家造型艺术中心、日本国家现代美术馆及国内外知名人士收藏。多次应邀出访德国、美国、法国、英国、日本、新加坡及中国台湾地区并举办个人画展。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文化部中外艺术交流中心特聘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长城画院专职画家及民革中央画院专职画家。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