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墙走音”于凡最新个展活动现场
“浮墙走音”于凡最新个展活动现场
与雕塑轻松相处
于凡追寻的“绘画性浮雕”在这次展览中不仅呈现完整,且让观者忽然间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于凡。长久以来,观者对于凡的认识往往局限于他是一位“做马的艺术家”,这种执著之见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是对于凡手下那些细长的马的认可,形态简单却变幻无穷,它的浪漫和暧昧气息让于凡立马有了标志性作品;但另一方面,“马”的成功却让外界有了偏执之见,尽管每一次展览中,于凡展出的马都会有不同的探索,且后来的创作中,于凡做了各种不同物象和雕塑语言的探索,但“马”的辨识性太高多少让于凡有些哭笑不得。
其实在2012年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支持,冯博一策划的“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年度提名2012于凡”:“置上——于凡作品(2000-2012)”展览中,全面展现了于凡从2000年至2012年创作的40多件雕塑作品,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于凡大方的呈现了自己一路走过来的探索及成果。有的艺术家作品让人感觉感性而为之,有的让人感觉是理性之作,而纵观于凡的作品,不难发现他似乎总在东西方之间、在艺术史之中寻找自己的位置。题材对于于凡来说已经忘却于心,从心而发的抽象是他一路走过来的变化,这种抽象不仅表现在作品去繁求简、取其精华的表现形式上,而且不难看出在艺术家心中与雕塑越来越自由的相处。
“我在寻找一个和雕塑可以很轻松相处的方式,不同于传统雕塑给人沉重的压迫感,我希望我的雕塑是一种与观众间轻松的交流,”可惜这种轻松并没有体现在创作过程中,相反,这些雕塑作品花费了于凡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不断地改动和删除,克服了很多障碍和困难,最后留下来的是于凡希望呈现在观者面前的轻松,“这种轻松还可以泛指中国雕塑的视觉呈现,总是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观感,在某种程度上,这和中国传统精神的追求是一致的。”
这样的心态让于凡早已不在意双手之间物象的型,从题材的简化到最后呈现形式的不固定性,是于凡试图让雕塑轻松起来的一种尝试,“通过这么多年的探索,我现在做雕塑、面对雕塑的态度相对比较轻松了,没有很多规矩在我心中,我可以自由发挥。”
但是,这种轻松的态度并没有让于凡松懈对当代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作品中对世俗生活的调侃让他的雕塑始终没有走上西方传统雕塑的路子,而是总有几分当代性在其中。
其实早在2006年,批评家殷双喜就于凡《山上的情侣》、《一种艺术生活》、《耍猴者》等早期作品做过如此评论:“于凡的雕塑近作似乎与当代雕塑创作的路径背道而驰。在我看来,当代雕塑的创作趋向不是城雕,不是学院写实雕塑日益着重挖掘材料的特性,走向雕塑的本质特征——抽象,这种抽象不仅指材料的审美,更主要的是指艺术家个人内在情绪和主观感受的提炼与传达。”
编辑: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