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魅力——周春芽访谈
0条评论 2013-08-03 15:18:4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图3.4.1  周春芽  绿狗  布上油画  150×120cm  1998年

 周春芽  绿狗  布上油画  150×120cm  1998年

图3.4.2  周春芽  绿狗  布上油画  220×320cm  2003年

周春芽  绿狗  布上油画  220×320cm  2003年

记者:你可不可以简单介绍以下你从80年代以来的创作脉络。

周春芽(以下简称周):我是一个出道比较早的艺术家。从80年代画西藏题材到今天的绿狗系列,经历了20年。回想到我198l年第一次去四川阿坝的情景,就像是昨天发生的事。那一天我坐上长途汽车,从成都出发,当汽车翻过泽姑山缓缓地向海拔3千米的高原爬去时,高原明朗的天空,一下出现在我的眼前。一个骑在马上穿着奇特色彩、艳而厚重服装的藏民向我们走来,我从来没有看过这种好的景色,我激动万分。后来,我画了很多有关高原题材的作品,那是因为我认为自然太美了。

90年初我留学回来,画风有了变化,特别是发现美就在我的心中以后。我开始关注我身边的事和物,以及我自己。1995年,黑根(注:画家的爱犬)来到我的生活中。我开始注视着它,开始我画过它真实的颜色,后来发展到赋予了它感情色彩。黑根一条德国血统的狼狗,带有明显的攻击性。我在德国留学时,彭克、基弗尔、巴塞利茨等新的艺术风行全球,他们强烈的风格刺激了我。我喜欢带有刺激的画面,我也开始设计画面,让我的作品在展览大厅中把观者吸引过来,也使他们在离开的时候不会忘记者。

记者:从最初的风格到今天,数易风格。你觉得哪些东西对你变化的影响比较大?

周:我始终没有对艺术中的文学题材感兴趣过。我一开始就对色彩对造型敏感,是一个比较情绪化的人,我的题材和风格的变化都是我情绪的变化。比如,80年代画藏族题材是我爱上了草原。90年代初画石头系列是我爱上了家乡的山水,这段时间,我迷恋传统艺术。而对传统的迷恋却使我在接下来画带有攻击性的绿狗时却瞻前顾后,凶猛的面孔配上温柔的色彩。但这些不是预先想好的,而完全是下意识的。在我20年的艺术历程中,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东西是后印象派的色彩、在德国的留学生活和中国同传统的绘画。

记者:你是否受到了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受到什么影响?

周:我是留学德国的,在去德国之前,我就非常喜欢德国表现主义的绘画。在留学时,我知道了德国新表现主义。那时正是新表现主义闻名世界的时候。看了新表现主义的作品,就觉得表现主义不够刺激了。可以说,新表现主义绘画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主要是给我提供了在绘画领域里发展的广阔天地和信心。从德国留学回国以后,我开始关注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不仅仅在绘画领域里,而且包括观念艺术和摄影艺术。好的东西,我要了解它,摸它的感觉,从中获得一些启发,也可以去躲避它。

记者:绿狗(图3.4.1)几乎成了你现在创作的标签,它会对你下一步创作有影响吗?

周:绿狗成为我现在创作的符号,标签,这是预先没有想到的,把绿色画在黑根身上,完全是偶然的。如果我当初没带黑根回家,或者在画黑根的时候碰上另一种情绪,就不会画绿色的黑根。我会把绿色的黑根继续画下去,也会用另外的方法和构图,去丰富它。世界上,有很多艺术家处理题材上的先例,有些艺术家表现一个题材或同一种风格,进行到底,反复重复。有些艺术家则题材和风格多变,甚至有完全不同风格的题材。我可能属于后一种。题材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样用现在的眼光和思维去理解它。我有很多题材要去表现,只是觉得时间不够,精力不够,体力不够,否则我会有更多的野心去征服它。现在,我只能利用有限的身躯和精力去画目前最爱的东西了。

记者:绿狗给人感觉是否蕴涵了某种人文主义精神和丰富的感情?

周:绿色的黑根非常具体的带有了狗主人的感情因素。首先,我是把他当我的儿子来对待。画黑根不是在画狗的题材,别人的狗再乖再漂亮我却不会画。黑根在世时,每当我在画他的时候,它都爬在我身边,注视着我。我会在画它时感觉它的表情和动态。黑根去世后,我有一年多没有画它,当我看到它的照片时,心里就难受。这段时间,我画了很多,太湖石系列。今年我又重新开始画绿色的黑根,但再也看不到它变化的表情和动态。我搜集它以前的照片,把对它的感情更多的反响在画它的笔触里了。

记者:你对于空间的理解是否受到古代文人的影响?

周:我对画面空间的处理是受到中国传统绘画和影响。它赋予人猜想和联想的空间也有偷懒的嫌疑,但是自古以来,凡是以画面留白作构图的,其难度是比较大的。上下左右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如果错了,很难修改和遮蔽。   

记者:你是否是一个迷恋画布的人,观众能很清晰地从你的画面感受到这种感情吗?

周: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坐到上海淮海路一家咖啡厅门外,看到在现代都市中来回穿梭的人群。朋友问我“你为什么非要画画?”我当时觉得他这个提问非常有意思。其实不是所有的题材,所有的感觉都能用一种方式和精神来表达。如果你非要用油画来表现,那它的道理又何在呢?我目前是一个迷恋画布的人,那是因为我迷恋油画这个传统的媒介,以及油画表现出的笔触、色彩和肌理。但它不是目的,目的是表现当代的东西和观念。我不仅仅迷恋画布,我会去使用另外的媒介。我也可能还会去尝试更加传统的材料和方式。我认为,这些媒介和材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艺术语言和形象。不是所有的观众能感受到某个艺术家所表达出来的情况,只有有同样经历,同样层次,同样审美经验的观众才会对与他相同感受的艺术品感兴趣。

记者:你如何认为一个架上艺术家在日前艺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

周:不可否认,目前在世界上很多重要的展览,装置艺术、影像艺术以及其它新媒体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多数美术馆,艺术博览会和画廊,架上艺术还占据了主要的位置。因为社会需要它,在中国就更是,这就是架上艺术存在的价值,在架上艺术中当代的观念也和其它艺术媒体一样都是积极的,但是架上艺术有另外的一面,即传统的魅力。

记者:你如何理解你的工作在当代艺术中的意义?

周:我经历了中国当代艺术从开始到现在的全部过程,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见证人和参考者。我会坚持不懈地从事当代艺术的创作。除此之外,我也会力所能及参与一些与当代艺术发展有关的社会工作。我总是认为中国的事,一个有利于文化艺术发展的艺术环境,需要从点滴去努力创造。

2002年

编辑:李洪雷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