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业面临震荡转型 画廊应向专业服务机构转型
0条评论 2013-08-05 09:55:32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冯善书

    今年上半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额同比下降5.58%

    今年上半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额同比下降5.58%

华艺廊总经理张向东。

华艺廊总经理张向东。

“广东画廊的老大哥华艺廊恢复展览啦!”日前,在“弱复苏”中苦苦寻觅出路的广东书画市场传来消息:“闭关沉思”近半年的华艺廊,终于重新点燃了一把火——和盘托出了以9位当代青年新锐艺术家为方阵的工笔画展。

两周前,南方日报记者造访该画廊位于广州东山湖公园旁边的场子,看到数百平方的展厅依然空荡荡的见不到一幅作品。华艺廊总经理、著名策展人张向东坐在展厅最深处的办公室里边,静静梳理着下半年的工作计划。过去十多年,这位外表生猛、行事却极为低调的艺术商业操盘手,一直执掌着这家中国最早的画廊,并使之成为全行业的翘楚。

形势

艺术市场回暖尚需时日

7月19日,华艺廊自我休整半年后首推的新青年工笔画品鉴展,并未在媒体上造势,仍然吸引了大批藏家的到来,其中不乏同行。

“我们都想了解下这位画廊界的带头阿哥,半年来到底鼓捣些什么。”一位画廊界的同行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实际上,真正体现华艺廊战略变化的展览或许还要等上数月。据张向东透露,到时华艺廊将全面回顾过去15年的风雨历程,同时披露下一阶段的发展大计。

华艺廊的转身,实际缘于中国书画市场过去两年的深刻调整。

2011年,刚刚因为“泡沫膨胀和非理性繁荣”而被推上历史高位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突然遭遇欧美债务危机引致国内经济增长下滑的迎头痛击。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调查显示,2012年中国书画市场的拍卖成交额相比2011年急剧下跌了近半。直到今年春拍,尽管业内为提振市场信心一路唱多,然而最后出来的统计数字却显示,市场没有延续去年大幅下跌的走势,但整体回暖尚需等待更多优质资源的回归和发掘。

不容忽视的是,市场对下半年宏观经济的悲观情绪,已累及艺术市场。由AMMA组织的艺术市场信心度调查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艺术市场信心指数环比上季下跌17%,市场信心指数值仅为23。

“这代表市场信心非常不足。”AMMA在报告中分析道。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多年来一直牢牢盘踞艺术市场半壁江山的中国书画,今春得益于京津塘和港澳台地区板块市场的迅速发展,在拍卖市场上收获了142.79亿元人民币的总成交额,同比上升了3.3%。

拍卖市场上的风云变幻,直接反映着同样在做艺术品买卖的画廊业的冷暖。据张向东估测,广东能够称得上画廊的机构有两三百家。而面对持续两年量价齐跌的“寒冬期”,一些画廊的资金链已明显出现紧张。

在张向东看来,当前的市场环境相比过去简直天差地别。过去华艺廊靠一百万就可以起家,现在,就算维持一个刚出道的新锐画家,每年也要花几十万。销售下降、成本飙涨、扩张压力,实已成为每家画廊面临的共同困境。这一点,华艺廊也无能例外。

张向东毫不讳言,在2003年以前及最近两年,华艺廊也面临着同样的资金压力。“此前我们在北京新开的一家画廊,就因为资金问题而倒闭。以目前的国情和市场现状,拿着画作到银行去贷款是不切实际的,而通过民间平台来融资又不适合每家画廊。因此,如何过冬真的很折磨人。”

张向东分析,中国书画市场的初级阶段已告终结。当前如何因应市场和环境变化来调整自己,从而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无疑是每家画廊机构亟待解决的课题。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