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祖:平稳转型中的沪申画廊
0条评论 2013-08-06 11:39:30 来源:hiart.cn  作者:静竹

吴承祖

吴承祖

要解释沪申画廊总监吴承祖(Josef Ng)“是哪里人”似乎格外困难。他讲流利的英语、汉语、闽南语、粤语和泰语,背景和经历与香港、新加坡、泰国、英国、中国大陆各地都有千丝万缕的密切关联。任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执行总监数年后,2012年末,吴承祖加入位于上海外滩三号的沪申画廊出任总监。近日,《记者艺术》在沪申画廊展览开幕期间,请他谈起上任数月间的工作。

记者:这次出于什么考虑,在7月同时开幕群展“消夏”和钱佳华个展“无限可分”?

吴承祖:这个群展的方向和概念其实是我年初安排沪申画廊这一年的展览计划时就想出来了,因为我也听说上海在夏天时很闷热。其实起初是在思考夏天能做成什么样的展览,因为夏天大部分都是常规的季节性展览,这一点在上海尤其比较明显,因为这里外国人比较多,夏天常会出去度假。后来展览主题从夏天慢慢地改成关于时间的概念,不过我觉得这个展览也不是那么单纯地去考虑时间。我是很直接地跟艺术家说,我希望你们的作品让观众抓住时间,慢下来看你们的作品,你们的内容,因为外面很燥热。这是此次群展的出发点。展览钱佳华作品的SGA WING是沪申画廊一个新的平台,“WING”是指“翅膀”,有自由的感觉,所以在这一部分我会比较考虑实验性。“WING”也不是单指年轻艺术家,有比较成熟艺术家的好的方案,我们也可以共同来做一下。和钱佳华认识很巧,是这次群展中的艺术家介绍给我的。我看了她作品,挺有意思的,我也挺喜欢,想从抽象,从理性艺术家的角度试一下怎么做。我跟她说,我不要做画展,我们一起来做个展览吧。对我来说,所谓“做个展览”就是什么都要考虑,要考虑作品和空间的关系,空间也可以出现作品的一些元素。我觉得这个群展态度很平静,把人的时间慢下来。慢下来后,看完这个群展后,进入钱佳华的展览里,凉爽了。起初钱佳华选了一种深蓝色做展墙颜色,我觉得深蓝色太沉默,所以我们选了比较爽快的一种蓝色。

记者: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正式和沪申画廊合作的?

吴承祖:去年9月他们给我打电话,叫我过来喝茶。我本来很少去上海,不过那时是上海双年展,布展嘛,我趁这个机会过来。跟他们前后交流了差不多两个月,11月中旬我就觉得Okay吧。他们问我:你第一件事要为沪申画廊做什么?我就想,做个party吧。我就真的做了一个party,在12月13号开幕,叫“MAXIMA+”,关于极多主义。我是在考虑上海,用现在和未来的态度在考虑沪申的历史。从那个时候开始吧,差不多大半年了。

记者:所以作为沪申画廊新的总监,你现在对画廊之后的发展有什么想法?

吴承祖:在策略和运营方面,今年我们都抱着一种重新洗牌的观点。以前沪申画廊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做展览的艺术空间,不过我们的确是珍视沪申画廊的,已经去登记了一个上海沪申画廊有限公司,今年算是正式做为一个画廊去赢利,比如我们有代理高伟刚、MAP office等艺术家,现在做群展的艺术家我们也在讨论代理的方式。画廊要推广,我挺幸运的,在国外有不同的资源可以来慢慢推动。沪申画廊未来也会从东南亚,从西方国家找艺术家来做展览,无论是个展还是群展,都会有交流,我也会在这里带他们。

记者:作品这部分,沪申画廊会比较格外关注某一个类型,或者某一种风格的作品吗?还是说只要好的我们都接受?

吴承祖:我两个星期前去北京,在798参加了一些开幕,就有人问我有没有打算在沪申画廊做当代水墨,我就开玩笑说“我下个展览里有水”。我明年会做一位艺术家的个展,目前还不能透露名字,在概念水墨方面挺出名的一个艺术家,不过我们的展览不是水墨,而是关于他的想法、他的作品、他的书法。沪申方面,我还是与上海的发展性结合,来看在这个平台什么艺术比较适合我们来推动,不想抱着随便跟风的态度。

记者:你过来了大半年,遇到什么困难吗?

吴承祖:人手不够,我们好几个部门都在招人。因为我在之前工作的画廊里都会把各个部门分得很清楚,比如展览部、商业部等等,这方面我还会这样继续调整。增加人手不是因为我要扩大,是因为我一定要为我的展览,为这里的艺术家做一些基本的工作。

记者:商业这部分,你来了之后感觉怎么样?

吴承祖:还不错。沪申画廊以前的一些重要藏家还是跟我们保持联系,一、两个很著名的藏家定期都会来买东西,所以这方面我也是挺幸运的。当然我们也是在慢慢抓住未来新的藏家。我觉得上海这方面可能性比较多,因为很多美术馆要开了,希望这些私人美术馆可以慢慢影响一些人投入艺术圈,好好收藏一些当代艺术,无论是在我们这里,还是在其他的画廊。我觉得我看到的有经验的画廊都很认真,我也会慢慢注意上海和附近的,包括其他画廊推荐的艺术家。
 

编辑:李洪雷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