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松:建筑不是乱码
0条评论 2013-08-06 17:33:57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B面>> 作为建筑师

他的圈子

城北将有一个新天地

在学校里上课,见多识广的王小松是学生们的偶像,拥有一大群粉丝。在许多展览或沙龙的场合里,人们介绍王小松时,通常会这样描述他:“著名艺术家,留过洋的哦!”而绝大多数人在街头和他擦肩而过时,则只当他是个开奔驰车的有钱人。其实,王小松还是一个“非著名”的建筑师。

他的事务所里,堆着数不清的工程计划书、设计图纸等,都是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参与规划或设计的项目,随便翻翻,你就能找到很多我们非常熟悉的工程。远一点,有四川绵阳的一些灾后重建项目,近一点,还有杭州的一些地标性建筑。

其中,最醒目的要数位于钱江新城的杭州市民中心和延安路上的红楼。红楼建自清末,民国时是浙江高等法院及杭县地方法院,解放后划归浙大医学院,年代太久,有点破旧。几年前,王小松参与了它的修复工程。现在,这座小楼已经成为“杭州城市建设陈列馆”,却依然保持着原来的味道,成为延安路上一道最特别的风景。

最近,王小松主要在忙一个刚签约合作的新项目——杭州新天地工业遗存建筑设计。在德•包豪斯建筑规划设计机构里跟他合作多年的老搭档Peter Ruge,正是这个项目的三大主设计师之一。

“杭州新天地”位于城北,石祥路与东新路的交会处。那里本来是杭州重机厂的厂房,有一百多万平米,投资商想把它开发成一个包括创意办公区、娱乐休闲场所、商业零售、高星级地标酒店等在内的综合体,这也将是国内首个以工业遗存为主题开发的百万方超级城市综合体项目。

屋顶可以吸水的房子

“建筑是种遗憾的艺术。”王小松经常这样说。

理由很简单,再漂亮再了不起的建筑,建成以后,人们身处其中,多少都能挑出一些毛病来,但你还不能哗啦一下马上推倒它,还得继续用上很多年,在一定机缘下才能拆除。越是这样,做建筑方面的工程,就越需要谨慎。

杭州和王小松曾经住过多年的柏林太不一样了,他喜欢杭州特有的这种小情调。一年四季,风和日丽的日子有很多,去西湖边随便走走,都觉得美得不行,浪漫得不得了。整座城市就像一个盆景,小小的,精雕细刻,生态很好。所以,“像大裤衩、鸟巢那类的巨型建筑不适合杭州,杭州的建筑不该往大里造,倒应该考虑一些跑在全国前面的生态建筑。”

近年来,生态建筑的概念在国外很流行,国内也已经有个别成功的案例。所谓生态建筑,就是根据某个地方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等原理和手段,让建筑具备优良的室内气候条件和生物气候调节能力,在人、建筑和周围的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简单地说,如果你住的房子夏天不开空调,就热得睡不着觉,那它一定不是生态建筑。

王小松最想在杭州造的dream house,除了一般生态建筑通常会考虑到的环节,比如根据地理环境和季风等气候条件来布局内外空间、采光和通风口,使用保温性能好的材料来做墙面等等,他还想找一种可以吸收雨水的特殊材料来做屋顶。因为杭州的雨水很多,被屋顶吸收的雨水通过事先布好的管道流入蓄水箱,人们就可以用它来冲厕所、浇花。而且,这种屋顶还能根据蓄水箱的储水量,自动调节吸收雨水的速度和总量,即使碰到像今年春天这样不停下雨的情况,也不至于让蓄水箱的水井喷出来。

冯远征——曾是王小松的同学

著名演员,擅长饰演神经质的角色,1989年赴联邦德国西柏林高等艺术学院进修过戏剧表演。

 

【编辑:李洪雷】

编辑:李洪雷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