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书画的作伪
徐悲鸿的绘画功力高、影响大、传世品少,所以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一般每平尺已在10万元以上。然而,现今市场上他的拍品,十有八九是仿作,更别提精品了。
目前拍场上的徐悲鸿伪作,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真迹为本原样克隆,照搬照抄,与真迹构图、用笔、设色均如出一辙,此类赝品为数最多;第二类是改头换面,东拼西凑,此类赝品为数也不少;第三类属于无中生有,向壁虚造,即不以真迹为范本的完全臆造,此类赝品虽然为数不多,却最具欺骗性,目前市场上几张百万元高价拍出的牛和马画作即属此类。
赝品中以动物画最多,且又以骏马为最,往往据真品图录翻版克隆仿制而成,水平大多粗制滥造,真伪较易分辨。因徐悲鸿对创作格外认真,他的作品绝非逸笔草草之作,也从不胡涂乱抹赠人,所以他一生创作并保留下来的真品,数量十分稀少,大部分作品与名品皆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中,计有1200余件。另有少量真迹藏于国内外藏家手中,都被视若珍品加以收藏。近几年来,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兴起, 大量徐悲鸿伪作出现于拍场, 尤其近一两年因市场异常火爆,其赝品更是泛滥,且伪作面貌品类繁多,从油画、素描到书法信笺,从仕女、竹子到走兽禽鸟,无所不包。前几年以仿制其最有名的马为主,近两年则一网打尽,无所不仿,牛、狮、鸡、猫、鹅、喜鹊、鹰等全都“现身”市场,连他极为罕见的作品都难以幸免,令人慨叹。
如上海某拍卖公司春季曾大拍 《立马图》,成交价39.6万元。此拍品与徐悲鸿纪念馆藏《霜草识秋高》简直如出一辙,纯属克隆之作。拍品无论布局构图、马之姿态,还是笔墨勾勒点染上,与真迹均极为相似。但往往越是这等克隆雷同之作,越易露出马脚,与真迹两相对比,真伪一目了然。真迹比例准确,勾勒精良,线条遒劲有力,用墨层次丰富多变,堪称笔精墨妙,一气呵成;反观伪作, 用线苍白无力, 怯弱犹豫, 墨色尤其缺乏层次, 真迹中用墨最浓之处,如马腿、马肚、马背、马颈等统统没有表现出来,故而毫无真迹墨色既丰富多变又反差分明的艺术效果。
此外,造假者或伪造假著录,或让赝品参加一些国外并不权威的所谓“大展”,使其名正言顺,最终用这些根本不可信的图录来蒙骗买家,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但也有一些作品是后来加工重画过的。如北京某家名气很大的艺术品拍卖机构以天价拍出徐悲鸿的一件油画作品。该作品的确出自徐悲鸿的手笔。可是由于保存不当,该作品受损严重,画面上只留下了斑驳的笔痕。而被拿到拍卖会之前,那件油画被加工过,由于原作上很难看出形象,所以加工的过程几乎等同于重画。若是加工者真的有能力再现原作的风貌,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但从最后的效果来看,作者的水平远远达不到这一水准。因此,就艺术欣赏角度而言,该拍品根本体现不出徐悲鸿的风格;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该作品更没有多少意义。
近一两年,拍场上接连出现了几件徐悲鸿的狮画,全系伪作。徐悲鸿一生画狮极少,屈指可数,目前仅知有5件,即1930年之《狮》、1934年之《新生命活跃起来》、1938年《负伤之狮》、1939年《侧目》和1943年《群狮》,均藏于徐悲鸿纪念馆中。如今的市场颇有些卖方市场的味道,无论真假均十分好卖,成交率都出奇地高,这就给了投机分子制假贩假的良机。国内有些地区已经形成徐悲鸿作品“仿销一条龙”,市场上想要什么,他们便造什么,俨然一个无所不能的加工作坊。
通过对徐悲鸿书画作品市场及作伪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徐悲鸿的国画或油画作品之所以涨幅较大,屡屡高价成交,是因为画家作品市场价格的确立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徐悲鸿画作的价位走势不单单是徐悲鸿特殊的地位、贡献及影响力的体现,也是他艺术魅力的体现。
【编辑:田茜】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