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件漆盘,还有件很有趣的小事情。在拍场上有一个美国的大藏家与我同时争夺,我入手后他还一直不死心。他找了很多人,包括翟建民先生、翟太太及佳士得的人。他愿意再加500万港币,只希望我把这个盘子转手给他。其实那一年的资金周转并不轻松,但这是国宝,是百年不遇的难得宝物,我认为自己有义务把它带回中国,最后咬着牙坚持没转手。
记者:您收藏这么多的门类,是怎么学习这些收藏及鉴别知识的?
马德光:对于收藏来说,带入门的人很关键。最开始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带着我收藏近现代书画;后来好朋友郑江豹介绍的国家鉴定委员、北京市文物局收购室主任章津才老师对我帮助非常大;到了2003年,我幸运地结识了翟建民先生,他的帮助使得我对瓷器的收藏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在杂项方面,香港万健夫妇的指点让我受益匪浅。另外,收藏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情,就像古话讲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我也有了十年的收藏经历,但我只敢讲自己懂那么一点点。
记者:您要参加一场拍卖会,要有目的性地收藏一件东西,通常会做哪些准备?
马德光:准备工作做得越细致越好。在拿到拍卖公司的拍卖图录后,先对自己感兴趣的拍品做一个简单的网络搜索,进而亲自到拍卖公司去看。如果确定了想要的东西,需要再次查找研究资料,包括网络中的资料及图书馆的文献资料等。在开拍前还会跟一些行家通下电话,再决定是否可入手。
记者:您所选择的收藏渠道通常都有哪些,主要是拍卖吗?哪些拍卖公司是您比较信赖的?
马德光:好东西大家公平竞争,这些年的收藏90%至95%都是来源于拍卖,个别东西也会在私人手里及一级市场购买。一级市场有弊端,尤其是高价格的东西想成交非常困难,拍卖公司却可以为藏家把关。第一道征集人把关,第二道出图录时的公司审定及专家审定,最后到拍卖预展时也算是面对大众的一道关卡。我的收藏是拍卖公司缔造的,我非常感谢拍卖公司。比如,海外的佳士得和苏富比,国内的包括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石、北京翰海以及中贸圣佳等。
记者:拍卖公司也应该感谢您。现在国内有一些中小拍卖公司。您怎么评价这些中小公司,他们就没有好东西能入您的眼吗?
马德光:有一些中小拍卖公司还是可以的,也很专业。比如北京的中汉、东正以及上海的道明等,在他们那里也会淘到好东西。今年春拍我就在东正收了一件玉镯子,22万元。虽然拍卖公司定的是明代,其实这是件南宋的玉镯。圈里面玩玉的都了解,黄玉是玉里面最珍贵的玉质,宋代玉镯子在市场中更是可遇而不可求。这个价格买到这种东西,真的像是白给一样。
记者:艺术品市场从2012年秋季开始到今年春拍,拍卖公司普遍反应征集困难。您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现状的?
马德光:市场回落,好的东西藏家不愿意卖,认为拿出来不一定能够卖得上价格。很明显的一个现象是,藏家们都愿意买新货,没有出现过的东西非常抢手,反而一些市场熟面孔在2013年颇受冷落。回顾2010年和2011年的拍卖中,不管是生货熟货,只要东西是真的,就有人下手。这是藏家的心态有问题,对性价比有了想法,觉得市场回调的时候价格应该偏低,人家这个东西5000万买的,三年以后你再给人家5000万,人家肯定不愿意选择这时出手。我从来不考虑这些,只要是值得的东西在市场上出现,我就会买。2012年佳士得春拍中一张张大千1969年创作的《松峰晓霭图》,当时估价500多万港币,我举到2300万,买家2400万落槌。2013年又在保利春拍出现,这件东西的精彩程度不比《爱痕湖》(曾拍卖到1个亿)差,我认为拍卖个4000万、5000万都是正常的,所以我一如既往地参与了竞拍。
记者:中证网每天有上千万的点击率,绝大部分是财经的。您能否给财经行业的人士入手收藏提些建议?
马德光:我认为买艺术品这几点最重要:第一买真,第二买精,第三买新,真精新才是正确的。
入手收藏还要记住两点。第一是选择拍卖公司。要买到好的东西,我建议到正规的拍卖公司,到大型的、有信誉的拍卖公司,千万别在底下大手笔买卖。在没真正入行之前,我也买过不少假东西。第二是定位自己的收藏,最好是有系列、有门类地去收藏。比如买书画,是买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还是吴昌硕?对于器物而言,是收永宣的,还是清三代(康雍乾)?把定位找准了,收藏起来才更有系统性,更专业。
资金量小可以选择王雪涛、李苦禅、启功等。收藏不一定是非得有多少钱才行,收藏是要花小钱办大事。我花600多万买一件宋代国宝级珠宝,对有大钱的人来说这钱很少,但也能买到国宝。我花20多万买到一对宋代黄玉玉镯,这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东西,所以说收藏跟钱多少关系还是不大,收藏最重要的是喜欢。
【编辑:田茜】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