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敞开和语言拓展——郭伟的挪用图像和手工分色
0条评论 2013-08-13 15:04:52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杜曦云

郭伟  情人1 Great Man1  木板丙烯  多幅 尺寸可变  2008

郭伟  情人1 Great Man1 

 木板丙烯  多幅 尺寸可变  2008 

生命是自然所孕育,个人身处于社会中。自然、社会,是人身处、面对的最基本现实。

艺术家/艺术作品,是人/行为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生存在现实中的人,对他的生存体验、思考的一种特定的表达方式。人类的思维方式不愿接受杂乱无章的东西,要把它整理得井井有条,于是,在学科、领域、系统的划分中,把某一类人的某种表达、实践方式定义为“艺术”。而且,随着社会现实的流动变迁,“艺术家”和“艺术”的定义,是随着具体的现实情境而不断变动不拘的。

作为一个当代人,郭伟不可避免的面对着很多现实问题。这些现实问题,纠缠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复杂因素,也综合着当下和历史的原因。面对这些令人困惑迷惘的现实问题,郭伟倾向于通过“回到自身”的方式来进行把握:作为个体,在当下的真实生存状况如何?在当下所遭遇的真切问题是什么?

作为一个艺术家,在艺术边界不断拓展、艺术媒材越来越丰富的当代,郭伟选择了绘画这一古老的方式来表达他的生存体验和思考。这种选择,在不择手段、只求充分表达的当代艺术语境中,有固执的一面:为什么非要是绘画?也有自由的一面:为什么不能是绘画?从最低限度上,他喜欢绘画材料,热爱“绘画”这一行为带给他的不可替代的快乐,这是难以言说的、为他自己独享的快乐。在更高限度上,他可以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拓展绘画,在表达当代人的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中,探索这一古老媒材的新的可能性。

对当代问题的把握,郭伟是从作为个体的自身出发的。以敏感的个体切身体验为出发点,才能真切而动人,否则,难以避免令人拒斥的“假、大、空”。但过分个人化,又会遭遇另一个问题:作品的公共性。作为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个人,郭伟有很强的理性思辨意识和关注社会的视角,将他的个人体验纳入了对社会的冷静观察和思考之中。于是,个人与公众结合了起来。

当代问题的显现,原因和背景往往是复杂的。对当下的中国而言,虽然在逐渐融入一体化的全球经济,但政治体制、经济模式、文化意识的固化,使转折性的变革举步维艰。在全球范围内已明朗并经过事实检验的一些问题,在当下的中国依然充满不确定性。这往往有根深蒂固的历史原因。对个人现实体悟的进一步追问,让郭伟将当下问题与对历史的思考结合了起来。同理,在交通快捷、信息共享的全球化时代,对个体问题的进一步追问,让郭伟逐步扩展视野,将个人在本土的现实处境,与全球的现实情境结合了起来。

具体而言,郭伟作品中所体现的视角、思路转换的轨迹是明显的。1990年代初期至2000年以来,他以都市中产阶级的动态神情为表现对象的作品,在精神分析般的方式下,自然地体现了时代变迁中都市中产阶级随之变化的心理状态——从明显的挣扎到潜在的纠结,再到无聊的刺激和冷漠的平淡。至此,他曾经关注的呼号、颤抖的肉身,似乎已经和谐美好到心满意足,抑或成为坚硬的平面和沉默的黑洞。

2010年以后,郭伟将视角明显转移到当下和历史的尖锐问题中——矛盾深重和激烈冲突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但作为身处发达传媒时代的当代人,他在呈现这些问题的同时,将这些问题景观化、虚拟化、镜像化,在给人们的观看经验增加障碍和不适后,引起人们对真实、现实、实在这一永恒的重要话题的进一步反思,并可能由此对几乎无处不在的图像世界有会心的觉悟。这可能成为不断刷新的介入、改变现实行动的再次开始。

表达工具方面, 他依然选择绘画,但对其它艺术媒材和方式的关注,以及对“图像时代”、“视觉文化”观念的吸收,让郭伟将手工绘制与工业复制、绘画与摄影结合了起来,以此来拓展、提高绘画的表达能力,以求更准确、充分的表达他的体验和思考。

具体而言,他从对客观物象的空间、形体、光影、色彩的细致再现,到对高度“手工性”的笔触、肌理等的注重,再到越来越平面化的形色归纳,发展到如今的“手工分色”和挪用、篡改现成图像。

  如今的这种手法,没有了“手工性”的笔触,只有图像。但从泛滥于当代的巨量图像中选择特定的图像,并按一定的秩序和方式组合起来,让人们关注全球性的严重问题(捕杀动物、工业事故、政治屠戮、性交易……)以及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这本身已经体现了郭伟非常个人化的现实观。而且,他对这些挪用的现成图像进行了篡改,进一步表达他对图像所涉问题的个人看法。“手工分色”这种反绘画、反笔触的方式,增加了习惯性观看经验(图像应该是逼真的、细腻的、可乱真的)的障碍和不适,在挪用图像的同时又在质疑图像,提醒观者进行理性思考:人们对这些问题的了解,是通过图像的传播。而图像又不是真实本身,是不宜完全信赖的。此外,在以往绘画中出现的、泼洒在绘画表面的类似“飞蚊症”的痕迹,调动观者难以言传的心理体验,引发当代人的复杂情绪和自我反思。这些手法的综合运用,既提示人们关注当下的严峻问题,又提示出几乎无处不在的图像世界对我们的经验、思维等的全面渗透和影响,人们可以进一步反思图像时代的“真实”、“现实”、“实在”,以及反思身处其中的自己。

到这一阶段,郭伟用绘画这一古老媒材尽力表达他复杂的当代体验和思考。从绘画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位当代画家深思熟虑后新的突破和拓展。以这些近作为标志,更为开放的视野在敞开,绘画的更为丰富的可能性也在敞开。从当代艺术或当代视觉文化的表达方式看,有超出于绘画的、更自由和更丰富的可能性在郭伟的面前。

2012年4月22日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