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拆城墙风波中拍案而起
0条评论 2013-08-20 10:23:00 来源: 北京晨报  

拆城墙风波中拍案而起

拆城墙风波中拍案而起

正在上海艺术大学担任文科主任的田汉,请徐悲鸿到艺大做美术演讲。徐悲鸿渴望改革中国美术教育的想法,得到田汉的共鸣。

1927年岁末,成立了“南国社”,筹办南国艺术学院,徐悲鸿是绘画部的主任。此时,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与徐悲鸿接洽,聘请徐悲鸿任艺术系教授,固定收入每月法币三百大洋。他表示接受,但提出一个条件,自己家仍住上海,不放弃南国艺术学院的教职,每个月有一半去南京,中大当即同意了。

经历八年欧洲艺术历练的徐悲鸿,不再是旧日的徐悲鸿。八年的卧薪尝胆,八年的兼容并蓄,八年的励精图治,已使得他的艺术激情过于饱满,简直随时可以喷薄欲出。徐悲鸿那几幅撼动国人的大画,正是集中地产生于其后的一段时间。

徐悲鸿似乎急于要将他在西方学画感受到的宏大史诗气势,挥洒在巨幅画布上。这是徐悲鸿的第一幅巨作,也是中国第一幅人物众多的大型主题油画,他时常沉浸在忘我的激情中,每天工作到很晚才依依不舍地放下画笔。

田汉之子田海男说:“《田横五百士》画中的田横,就是以我父亲的形象为主画的。”徐静斐说:“我记得我父亲画《田横五百士》,有一个妇女抱一个小女孩蹲在地上,那是我母亲和我给他当的模特儿。我父亲画了几十个人的素描,然后根据素描再画。画了两年多时间,那么大的一幅,也是我父亲的代表作。”

1928年的南京,国民政府定都于此,众多办事机构迁入,急需建造办公用房,各部门纷纷打报告给国民政府,请求拆除南京城墙,认为古城墙已失去其军事意义,不如拿城砖建造新房子。大兴土木在即,许多部门官员都盯着城墙,毕竟城砖是厚重而结实的最佳建材,可以古为今用,节省不小的经费。

蒋介石兼任校长的南京陆军军事学校已抢先行动,准备拆一段离学校很近的明代城墙。当时南京特别市政府的市长刘纪文否定了蒋介石的提案。

蒋介石自然不爽,他让何应钦重新草拟一份报告,承认保护古迹的重要,重点保护台城一带的城墙,因为是六朝的古迹,具有保存的价值。但他主张拆除的是明代的这段城墙,从太平门一直到神策门,没有保存必要,可以拆掉。

1928年11月15日,国民政府同意拆除这段城墙。此时徐悲鸿正在上海,他刚被聘为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还兼任南京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听说南京明城墙将被拆除的消息,他万分焦急。其他人还在议论,徐悲鸿却拍案而起,当即给北平政治分会拍电报,坚决反对拆除这段明城墙。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