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伟明:油画中见“笔墨”,节奏超越了形体
0条评论 2013-08-22 10:08:15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徐毅儿

艺术特点——实现节奏对形体的超越

对于黎伟明的油画作品,广东省文联主席刘斯奋美评为“节奏对形体的可喜超越”。“黎伟明的油画里有‘笔墨’!‘笔墨’虽是中国画的概念,却不是中国画里才有的东西。‘笔墨’其实就是‘节奏’。节奏反映最真实的内心,一幅作品如果能够以作者的思想情绪打动人,它就必然是由节奏所构成。中国人最初接触油画,为其写实效果所震撼,遂认为西洋画的基础在于用‘形体’构成画面,及后建立西画学习体系的一代人,更把如实刻画形体作为基本功。这实在是对油画的误解,也是对艺术审美最高境界的不了解。”

刘斯奋说:“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就是精神得到最充分表现的境界。中国画用笔墨表现精神的创作理念,这在西方大师的作品里也表现得很清晰。他们非常重视用色彩或调子营造局部的节奏变化,这和中国画注重用笔用墨的节奏如出一辙。所不同的只是西画喜欢用节奏构成写实的视觉效果,中国画则倾向于制造抽象的画面而已。”

刘斯奋盛赞:“黎伟明的画法暗合艺术审美的这一境界,他的块状笔触,表面上是为了表现古建筑外墙的斑驳,深层的用意则是借这现成的观感来表现各种局部的节奏。他的画也正因为节奏细腻丰富,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就显得特别充分。”

艺术追求——体悟艺术真蕴追求精神

的确,黎伟明不把艺术表现的重心放在对题材本身的形体刻画上,而是着重于通过色彩和调子的节奏,来表达自己对题材的主观感受。如此一来,他的表达就不止于用题材向观众进行暗示这么单薄,而使对题材的每一笔刻画、画面的每一个局部都有了表现能力,作品也因而显得整体又有层次。

“有了笔墨节奏,绘画才能把对精神的表现力发挥到最充分。”黎伟明认为,好风格,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真正的艺术家不会为形成具体的风格而创作,因为在艺术创作中,心灵和情感的表露更为重要。所谓的风格,是在笔墨功夫与理论修养日趋完善时,作品必然呈现出来的某种独特和相对稳定的风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风格的形成只是一位艺术家走向成熟,进而赢得他人肯定的标志,不是艺术追求的终极目标。”

同时,黎伟明又是一个重视生活积累和精神追求的艺术家。由于他特别喜爱西藏,喜爱绘画西藏古老而神秘的建筑,他曾数度入藏,甚至与牧民们同吃同住,共同生活。“西藏的神秘,不仅来自于她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来自于虔诚的信仰与精神,所以绘画西藏、表达西藏,必须用‘心’去体现,用‘心’去阐释。”黎伟明如是说。

“黎伟明在绘画艺术上不倦的追求着,力图让朴实的作品能与深邃的思想相关联。”原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汤小铭这样评介。

名家点评

“黎伟明绘画之建筑系列,多撷取具有鲜明地域特征之传统及古旧建筑入画,其代表作《有活佛的藏寺》、《风云沙面》、《老房子南社之三》、《老街》等,多描绘老街、老屋、老房子,反反复复而不见懈怠疲倦,彰显出他对广州乃至岭南传统建筑艺术的眷恋与缅念。”——陈开枝(原广州市政协主席)
  
“油画进入中国已逾百年,对于这种‘舶来’艺术的认识,新一代油画家应能超越前人‘形体构成画面’的局限,进入到‘节奏构成画面’这更深刻到位的理解中。而黎伟明的作品恰可看作一个标本,反映油画创作观念在中国的这一发展趋势。”——刘斯奋(广东省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席)
  
“黎伟明全身心的投入到他热爱的油画艺术中,诚心的去体悟艺术的真蕴,以期激发出自己的创作灵感。他并不满足既已到达的成绩,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大目标,创作之外,他还下功夫阅读油画大师的绘画作品,以及其它文学艺术方面的作品,为的是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汤小铭(原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编辑:谈玉梅】

编辑:admin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