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做艺术品电商的“搅局者”
0条评论 2013-08-23 11:36:19 来源:艺术财经 作者:吕世威

\

 大众电商平台与拍卖行的第一次

6月,北京保利与淘宝联手举办的“傅抱石家族书画作品”专场,短短4天时间共有61幅作品上拍,其中大多数拍品的起拍价只有2,000元。最终,95%成交率,一半以上拍品超出起拍价10倍以上,与传统拍卖在及格线上浮动的成交率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傅抱石作品《听泉论道》起拍价80万元,网上61轮出价,拍出了133.5万元。6月底,双方又联手推出书画专场拍卖“大匠之门”及“海上生明月”、“翰墨沉香”、“中国当代水墨中坚力量”4个专场,4天共成交1,779万元,有人说这是次“史上最大规模艺术品网拍”。

淘宝网作为大众消费的电商平台,与高端艺术品拍卖行北京保利的这次合作可谓双赢。“拍卖行通过淘宝的入口,吸引了更多人参与竞争,让艺术品的价格更加到位。”艾略咨询分析师张毅告诉我们,“近几年淘宝成为低端低价货的代名词,所以需要高端的商品和品牌为它造势。而网站做的只是帮助拍卖行设置一个账号,其余的完全走网络的流程。也许有人认为二者的结合有些不伦不类,但这是一个机会。价格在高端商品中从来不是问题,只是一个数字游戏。人们对网络交易的质疑停留在不能看到实物、不能保证质量真伪。但是只要有配套的环境和手段,前景会十分广阔。”

促成这次合作的艺典中国的负责人给我们透露了这样的消息,几次拍卖的买家绝大部分都不是职业的收藏家。傅抱石《听泉论道》的买家李键是一位浙江做动漫的“80后”,他说:“一般行家不会关注淘宝,他们想不到淘宝上还能淘到傅抱石的真迹。133.5万的价格我觉得值,拍下来几天后就有行家报价300万让我转让。”新买家职业五花八门,有IT业者也有兽医、大学教授。他们通过淘宝知道了这些场次,大部分人是与艺术触电的“第一次”。

这次拍卖打破了人们对艺术品网络营销的偏见,可以说建立了一个新的玩法,8月以后我们还会看到北京匡时、北京荣宝、上海嘉禾等拍卖公司与淘宝的合作。营销是电商制胜的法宝,让更多的人参与才是目的。如何利用淘宝这个工具在更广泛的群体中做定向营销,拍卖公司在选择紧随电商发展脚步的时候,更应该适时的结合自己的运营现状作出相应的审视和规划。

7月,美国在线销售平台亚马逊宣布,将设立一个致力于当代艺术的特别部门“亚马逊精品艺廊(AmazonFineArtGallery)”,销售限量版油画及其它艺术品,让买家直接参与网上作品的购买。在第一轮互联网泡沫期间,亚马逊曾与苏富比拍卖行成立过一家专营艺术品的合资公司,但是2000年。亚马逊选择了退出。这次亚马逊重返艺术平台也许会给艺术品电商领域带来更大的震荡。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