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油画市场发展概述
中国油画与当代艺术市场作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三大类别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近年来市场价格明显提升。
总体来看,中国油画与当代艺术市场发展经过了3个周期,20世纪90年代至2003年是油画和当代艺术市场的“形成期”,尽管90年代初随着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兴起,国内的油画和当代艺术也渐渐成为独立的拍卖品类出现在拍卖市场,但油画和当代艺术品的价格始终没有明显的涨幅,关注油画和当代艺术的藏家也较少。
2003年至2008年是中国油画和当代艺术市场价格涨幅非常明显的5年。首先是2004年,中国油画和当代艺术拍卖市场上拍量、成交量、成交额规模迅速放大,作品成交均价也同步提升,客观地反映出当时国内油画的买方市场呈现出规模化扩大的趋势。2005年之后,油画及当代艺术品的价格开始全面的上扬,不断创造出新的纪录,从香港、纽约为引领的国际艺术市场,到北京、上海为代表的国内市场,油画和当代艺术的成交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上演了一场市场火热、价格暴涨的神话。2006年3月,在纽约苏富比推出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中,张晓刚的《血缘:同志第一百二十号》以97.9万美元打破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纪录。以这场拍卖为标志,中国油画和当代艺术家作品行情进入到“飙升期”。2006年至2008年,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单件作品价格及整体价格均呈现出翻倍的增长,成交价超过千万元的作品屡见不鲜,艺术家个人成交纪录频频刷新,油画和当代艺术品的成交额也一度占据拍卖市场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但油画和当代艺术品这种“疯狂”增长的势头在2008年秋季开始调整。2009年至2012年,中国油画和当代艺术市场行情经过四年的调整之后,作品价格和市场整体趋于理性。油画和当代艺术市场也出现了热点的轮替。2005年以来行情飙升的当代艺术被“经典”作品日渐放大的市场魅力所遮蔽。以二十世纪油画家和写实油画家为代表的“经典”艺术家作品尤其是有代表性的“名作”呈现出更为保值增值的属性,很受藏家的追捧。到2012年,这一表现尤为明显,在 2012年油画和当代艺术拍卖成交价超过千万元的60件作品中,二十世纪油画和写实油画占到42件,占到七成的比例。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