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至正艺术博物馆的书画瑰宝
0条评论 2013-08-27 10:55:11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彭海霞

家学渊源深厚

收藏经验有30余年的吴福庆在收藏界有“吴半张”之称,这因他常常在一幅画轴刚打开一半时就能确定其真伪而得名。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收藏爱好者的人数已经达到1亿,然而他们手中珍藏着的却有为数不少的赝品。吴福庆说,辨别字画真伪有六要点。其一,看材质。中国书画作品主要的材质是纸、绢、绫,并且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可以根据材质来分辨创作时期。其二,看原料。古代书画主要的原料为墨和矿物质原料,高档的墨中掺有十几种贵重的药材,包括珍珠、麝香、冰片等,在我国古代医学中,上等的徽墨还有一定的医药功能。这与现代的墨原料不同。其三,看画风。主要体现在作画者提笔落笔的笔触风格。其四,看落款和题跋。不同作者题跋有不同的风格。其五,看印章和印油。古字画的印章都是手工刻印的,而近现代的伪字画的印章主要是机器刻印甚至是电脑印章。其六,看沧桑和年轮以及一些相关的辅助依据。古字画的画面会有点沧桑感,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出现磨损甚至是破损。因为沧桑年轮,所以每破一次就裱一次。

吴福庆深厚的鉴定知识源于深厚的家学。吴福庆说,外祖父留给他一大厚本自制的收集有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绢纸绫的画材标本,这对于鉴定古书画材质尤为重要。吴福庆生长在安徽屯溪,外祖父余荣发是地地道道的徽商,民国时期在上海、无锡、扬州、苏州等地开了7家典当行。“开典当行最重要的是必须具备慧眼”,吴福庆说,外祖父对古书画研究很有造诣,眼力一流,与黄宾虹、张善孖、吴昌硕等大画家是莫逆之交。外祖父为家族积攒了大量艺术品,然而其中80%都在“文革”期间毁了,如今只留下百余件。从小耳濡目染,吴福庆对艺术品收藏钟爱有加,除了在国内寻找藏品外,他还经常去英国、美国、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寻宝。

在深圳南山、福田、罗湖的中心区开设三家博物馆,且是珍品书画,如此高规格的民办博物馆离不开吴福庆经营企业的支持。“以企业助力文化,以文化带动企业发展。”吴福庆说,他在深圳投身高科技、生物领域多年,并用企业70%的资金来收藏艺术品。

古代书画价值巨大

据了解,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来看,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品种比较齐全。北京艺术品拍卖数量中,中国书画拍卖品占比达60%以上。而在二、三线城市中,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品种则主要集中在中国书画上,其数量和成交额的比例高达80%以上,这当中主要是指现当代中国书画。

2012年,吴福庆还曾作为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的主讲嘉宾,为市民讲述鉴定和收藏。吴福庆认为,当今艺术品拍卖市场和交易市场可谓让人眼花缭乱,特别是近几年来,近现代作品和当代书画作品的价格直线上升。目前我国收藏市场虽然很红火,但这还是一个初级阶段,收藏只是根据现在市场上的拍卖记录来衡量艺术品的价值。吴福庆表示,当代书画作品远远超过了古代书画的价值,并不是一种正常现象,其中不乏相互追捧和炒作的因素。虽然各种艺术品门类都有它的价值,但最能反映中国历史文化的还是中国古代绘画。中国书画讲究继承和发展。近现代、当代书画都是在古代书画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追根溯源,古代书画承载着中国的历史和文明,反映出中国古代的社会变迁、社会文化和社会经济,表现出不同流派的技巧和特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所在。因此,他断言,由于古代书画远远没有体现出它的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未来投资潜力巨大。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