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香港本土画廊之囧
0条评论 2013-08-28 10:36:17 来源:颂雅风艺术月刊  作者:刘军

国际化香港本土画廊之囧

国际化香港本土画廊之囧

少励画廊的两个主店分别位于香港荷李活道和奥卑利街这条紧挨中环警署隔壁的爬山小路上,于1992年由瑞士人文少励(ManfredSchoeni)在香港创办,并迅速成为专注于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为重要的画廊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文少励不断发掘和推广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很多今天已经蜚声国际的艺术家的首次个展就是在少励画廊举办的。

文少励曾经营舞厅、古董行,甚至远在南非的葡萄园等多个产业,他经常前往大陆寻觅老家具为古董行进货,这也使得他成为最早一批结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画廊主。从1992年开始,少励画廊就在香港推介和交易包括方力钧、岳敏君在内,最早一批聚集在圆明园一代的艺术家的作品,在中国当代艺术家走向国际舞台的过程中,文少励的推介作用不可忽视。而令人扼腕的是,2004年,文少励在菲律宾度假时被谋杀,这件事在当时的画廊界轰动一时。年仅23岁文惠贤接手画廊,当时她刚刚从伦敦东方和非洲研究院毕业。父亲去世4天后,她便在少励画廊的展览开幕式上露面了。

无论是文少励上世纪90年代初代理当时还郁郁不得志的岳敏君、杨少斌,还是2004年后文惠贤对70后、80后新锐艺术家的关注,关注年轻艺术家的成长与发展始终是少励画廊经营的坚持,这也是他们与大多数画廊只愿摘“熟桃子”的经营策略截然不同。当然这需要具备相当的经验和眼光。

许多默默无闻之时与少励合作的艺术家,后来都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对一个画廊而言,这无疑是值得骄傲的,藏家群体中好的口碑与信任也基本来自于此。与父亲不同的是,文慧贤接手画廊后将经营的艺术范围扩大到影像、雕塑和多媒体艺术,打破了只代理架上作品的局限,但对新生力量的支持与关注仍未改变。对一个在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就突然继承家业的年轻人来说,她的信念恐怕最初只是:“我希望让Schoeni这个姓接续下去。”

国际化香港本土画廊之囧

国际化香港本土画廊之囧

提到香港画廊,就势必会提到中环这个画廊相对集中的区域,这里在英国殖民时期是国外的商业公司和政府机构所在地,外国人对中国古董艺术品的喜爱促成了这里的艺术品交易,上世纪80年代,这里便出现了许多的画廊,并渐成气候。大多数画廊主要聚集在毕打行、荷李活道、奥卑利街、雪厂街及周边区域,以本埠和海外画廊占据主流。

相较于内地,在香港经营画廊优势相当明显。最大的优势当属免税政策,艺术品进入香港完全免税,这是促成香港当地艺术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其次,香港的地理位置无疑也令它的亚洲艺术品市场中心地位如虎添翼,从吸引了包括高古轩、白立方等成熟境外画廊就可见一斑,现在内地画廊业纷纷在此开设分空间,如站台中国、北京艺门画廊,香港画廊业已形成多方争鸣的态势,竞争自不用言说。

不过在香港经营的本埠画廊也不得不面临许多现实问题。首先就是高昂的房租,使得在香港经营一家画廊的成本会大大增加。就连老牌画廊汉雅轩的老板张颂仁都坦言香港的地价已经涨到令文化机构难以承受的程度,所以他在远离市区的葵涌租了替代的展示空间,以缓解高昂的运营压力。此外,在香港雇员的工资也是大陆的数倍。据香港劳工统计局的最新统计,2012年全港在职工作人员约为377万人,平均工资是每月3716美元,而这只是平均数据,这两项最基本的开销或许已经让垂涎者乍舌。

在寸土寸金,重商业,讲求实用主义的香港,少励画廊这20年的发展成就可谓有目共睹。他们以前瞻的眼光与独到的商业运作率先将中国当代艺术介绍到西方艺坛,虽然是商业画廊,但其举办展览的质量,并不亚于官方美术机构,并且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文惠贤女士以照顾家庭的个人理由将画廊暂时关闭,但究竟是处于商业策略上的调整还是出于个人原因,是暂时关门还是以后不会再开,尚不明朗。一家画廊的成功不仅需要优秀的艺术家资源和广阔的收藏家人脉,更重要的是一份持久的耐心和长远的眼光。

【新供应商】

少励画廊:伤不起的国内一级市场

香港顶级少励画廊总监——文惠贤访谈

【编辑:田茜】

编辑:田茜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