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的王克平
t=毛茜(采访人) w=王克平
t:您如何理解所谓的“艺术先锋”?
w:所谓艺术先锋在我看来就是反叛艺术家。
t:如果说“星星美展”是最早一批具有反抗官方艺术的带有政治性的运动,那您怎么看待85思潮?
w:星星和85新潮的艺术表现是不一样的,星星画会的成员大部分都是业余的,所以他们的作品是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创作的,并没有直接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而85新潮更多是受到了西方艺术形式的影响后呈现的带有中国内容的艺术作品,所以本质上说是不一样的。
t:从“星星往事”美展开始便一直是一波三折,在您撰写的《星星往事》里也了解到当时画展的惊心动魄,那个时候的激情从何而来?
w:应该说还是当时社会的高压让每个年轻人都有了一种反抗精神。
t:您对“星星回顾展”这样的纪念性活动是怎样看的?
w:“星星回顾展”至今已经举办了三次,第一次是“星星回顾10年展”,当时是在1989年,是由汉雅轩的张颂仁先生发起的,活动在香港和台湾两地巡展,星星成员基本是全部到齐,当时的反响也是非常的好。第二次是“星星回顾20年展”,是由东京画廊承办的,活动在日本举行,但是由于日本本身对星星的历史了解甚少,所以活动的影响力很有限。第三次是“星星回顾30年展”,是由严力等星星成员发起的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行。在我看来,“星星美展”的价值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让人们看到了艺术的反抗性和独立性,他不是单纯的一个展览,更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政治运动。
t:在您看来好的作品是不需要阐释了,优秀的作品自己会说话。您怎么看待当代艺术中的“过多阐释”?
w:好的作品形式是很重要的,内容是次要的。现在所谓的当代艺术,还是在重复西方已经做过的或是流行过的形式,然后加上中国元素。所谓过多阐释不过是给这些艺术形式加上各种各样的标签,这只能证明他们对作品本身的不自信。
t:您很欣赏齐白石和中国汉代的雕刻,您从中汲取的养分在哪里?
w:应该说是精神上的。齐白石的画屏和诗相当了不起,他的画很简单,就是虾米和白菜,但都非常有气势,你能看到他的精神和气概在里面,这可能一般人是看不到的,也是大艺术家最独特的地方;汉代的雕塑都很简练、朴实和自然,也非常符合我的美学观点,而我认为这才是最高的艺术境界。
t:有评论说您的作品里充满道家的自然和禅宗的空灵,您自己怎么看?
w:其实我无所谓,可能在西方人眼里有你说的这些,但对于我来说从未刻意追求。但我是中国人,本身传统文化是根植在我身上的,这是无法改变的。
t:这么多年您的作品很少在国内展览?
w:确实如此。我总觉得真正理解我作品的人很少。
t:您期待什么样的人能理解您的作品?
w:无所谓吧,还是让时间自己去沉淀。
t:您曾经说过在雕刻中寻找中国古代原始艺术的源头,走的越远,就越接近您的现代艺术观念,那是一种怎样的艺术观念?
w:我的作品追求的就是一种简单、自然和朴实。很多细节我认为是不重要的,你可以看到我作品中的很多女人是没有鼻子和眼睛的,可能就有个发髻。我觉得我的艺术不在于一种叙述,而仅仅是一种暗示就够了,细节多了反而是一种破坏。
t:相对于自然界对木头的创造,您的木雕作品可以理解为对原木的二次创作,能形容一下您和木头之间的创作关系吗?
w:其实它也象人的身体一样,同一块木头,有的地方硬,有的地方软,有的地方是骨头,有的地方是肉,你只能顺从她的个性,她才能跟你合作。木雕创作本身具备很多的可能性,艺术家需要在利用木头原有造型的前提下融入自己的想法,因此需要一定时间的思考。
t:如今您的艺术创作呈现的状态是怎样的?
w:我觉得我每天的生活都很紧张。木雕创作是有一定周期的,原木要经过一定的处理工序后才能开始相对稳定的创作,所以我从早忙到晚,很少有坐下的时候,基本上不是站着就是躺着。
后记:
《笑口常开》展览在上海开幕后,王克平又马不停蹄的奔赴香港,因为不久在香港的“10 chancery lane”画廊里同时也会举办艺术家在上海的同名个展。在艺术道路上,如此孜孜不倦的人,为何会用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天凉好个秋”来形容内心的情怀呢?艺术家否认了所谓壮志未酬的说辞,他坚信艺术带给自己的感悟每一天都是新的,“如果我还能动,我的木雕创作还会继续走下去!
【编辑:谈玉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