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首届中国文化金融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
0条评论 2013-08-30 11:06:26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王婉莹

2013年8月29日,首届中国文化金融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北京中传文化金融产业研究院独家主办。来自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央文史馆、中国文联、天津文交所、亚洲金融合作联盟、包商银行等相关单位的领导和业界资深人士100多人出席了本次高峰论坛。

在本次高峰论坛上,北京中传文化金融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张铁军先生同时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了12项文化金融领域重大攻关项目研究课题。这一系列重大研究课题的启动,标志着我国文化金融产业在理论探索上的纵深化、多元化和系统化。论坛上,包商银行代表与部分同业、创投机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展开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推动金融创新、结构调整和打造文化金融服务集成商,通过打通文化产业链进而全力打造文化产业银行,以融资融智的战略设想助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论坛由记者丁榆女士主持。作为首届中国文化金融高峰论坛,文化产业界和金融界的名家学者汇聚一堂,谈文论金,纵横四海,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其阵容强大、蔚为壮观,诚为文化金融界之盛事也。论坛组委会主任,包商银行副行长侯慧聪女士首先致欢迎词。她指出文化产业既是小微企业最为聚集的业态也是资源永不枯竭的商业蓝海,更是金融创新的不竭动力和思想源泉。推动文化金融,是包商银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并认为文化金融必将迎来他的黄金时代,成为国家兴旺发达、民族复兴和金融创新的源头活水。

论坛分主旨发言与研讨两个环节,发言嘉宾的演讲内容视野开阔、新见迭出,现场气氛热烈,张弛有致。堪称思想的盛宴。八位文化金融领域的资深学者做了主旨发言,发言紧密围绕文化金融的理论与实践创新、艺术品质押融资实务、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实证案例等主题展开。

包商银行首席文化官、北京中传文化金融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德恭教授围绕文化金融创新以从融资到融智之路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他指出,文化产业融资难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文化产业链人为割裂、文化产业融资约束、版权资产开发和运用以及文化企业的信用建设和金融机构的信贷结构和风险偏好等问题集群。他强调指出:虽然五大国有银行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和潍坊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金融创新,但整体上商业银行体系的金融举措与文化企业的融资需求还有极大差距。文化金融仍然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相关的“游戏规则”正在塑造和形成中,文化产业作为后发产业,其特殊性决定了必须在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具有前瞻性的创新,而文化金融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由之路。金融机构必须针对文创企业的特质提供体系化、链条化、一站式的纵深金融配套服务,从融资到融智打造多元化、多层次文化金融服务体系。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学院院长魏鹏举教授就艺术品质押融资模式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讲话。他首先分析了基于艺术品所有权、使用权、版权和艺术银行等几种质押融资模式,接着对艺术品抵押权证券化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魏教授认为,艺术品抵押权证券化,是在资产证券化发展较为成熟的背景下诞生的一种金融创新方面的尝试,艺术抵押品委托人在不转移艺术品所有权的前提下,能够通过对艺术品设置抵押权来实现融资的需求。具有融资功能和投资功能,是资产证券化的典型特征。目前艺术品抵押权证券化上属于理论探讨阶段,银行如何介入承担何种角色尚待进一步研究。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从文化企业视角分析了文化金融的商业模式。他把文化金融的商业模式分为四种:投资、融资、资本运作和合作。认为文化金融成功的商业模式应该是投资企业而不是投资项目,投资企业去做项目而不是投资只做项目的企业。值得投资的是重视整体价值的企业而不是只考虑短期项目的企业。

西安交通大学东方管理学院院长雷原别开生面地指出全人类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转型问题,而是文化转型。要实现经济转型必须对西方主流经济思想进行反思。雷原教授认为文化产业是人类从重物质转向重道德、重文化艺术的开始,也是人类从破坏生态到保护生态的转变。推进文化产业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发展文化金融。文化金融既是是传播文化价值的手段同时也是是实现文化财富的手段。并就如何发展中国文化金融创造性地提出了由中宣部牵头联合人民银行、银监会、文化部、财政部等部委共同组建“中国文化金融管理监督办公室”作为文化金融的最高领导管理监督机构的战略构想。

中国艺术品资产共同市场秘书长徐永斌就艺术品基金运作和文交所实务进行了演讲;天津文化产权交易所总经理陈晓晨以天津文交所的艺术投资实务为案例与大家分享了艺术产业投资的特点,就艺术品投资如何挖掘顾客深层次需求和艺术品证劵化业务发表了精彩演讲。

作为本次论坛的学术主持,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教授在最后作了《深刻认识文化金融新业态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化路径》的发言。西沐从文化金融产业发展的背景、面对的基本问题、文化金融新业态的基本特征及从文化金融新业态的底层结构看其演进路径等等方面,高屋建瓴地从文化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性脉络展开分析,使人们通过对文化金融及其产业的深层结构和演化路径进行清晰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艺术金融发展的规律,推进文化与金融有效、持续的战略融合。

除此之外,与会代表还围绕中国文化金融的方针政策、金融体系在中国文化金融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文化金融人才的培养等三个主题进行了互动交流。大家在多个领域形成共识,普遍认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需要金融业的深度介入,文化金融要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文化产业和金融业,发展互联网金融。要特别注意引进培养文化金融产业人才,创新金融工具和文化形式,把中国文化资源资产化,从而推向市场,推向世界。

通过本次论坛,与会学者增强了沟通,凝聚了共识,深化了对文化金融产业特性的科学理解和客观认识,对于推动我国文化艺术金融的产业化发展和协同创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文化产业打通融资瓶颈,创设政、研、银、企协同创新平台都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论坛倡导文化金融应以系统的理论研究与精细化的实践案例相结合,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以科学的求真精神探索中国文化金融产业的独特路径和发展规律。

据悉,北京文化金融产业研究院成立于2013年3月26日。是中国首家以文化金融命名的高等级科研机构,是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与包商银行在部行合作框架下共同打造的民办公益性产业研究平台,是集学术研究、产业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新型综合性学术创新平台。“中国文化金融高峰论坛”是由该研究院发起的旨在推动文化金融全面对接的产业化高端研究交流平台。该论坛将作为研究院的学术品牌进行常态化运作,每年举办一次。北京中传文化金融产业研究院力争将这一交流平台制度化、品牌化和国际化。与会学者纷纷表示,希望论坛能够越办越好,推动中国文化产业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集约化发展之路。

【推荐阅读】

西沐:我国首个文化产业智库研究报告将推出 含七大板块

2013-2014年度中国文化金融产业课题研究招标公告

【编辑:田茜】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