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的文学和美术成就应该如何评价(图)
0条评论 2013-09-03 13:58:14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何晶

黄永玉观看自己的画作

黄永玉观看自己的画作

黄永玉先生作画

黄永玉先生作画

文选

余年过七十,称雄板犟,撒恶霸腰,双眼茫茫,早就歇手;喊号吹哨,顶书过河,气力既衰,自觉下台。

残年已到,板烟酽茶不断,不咳嗽,不失眠数十年。嗜啖多加蒜辣之猪大肠,猪脚,及带板筋之牛肉,洋藿、苦瓜、蕨菜、浏阳豆豉加猪油渣炒青辣子,豆腐干、霉豆豉、水豆豉无一不爱。

爱喝酒朋友,爱摆龙门阵,爱本地戏,爱好音乐,好书。

讨厌失礼放肆老少,尤其讨厌涎皮赖脸登门求画者,逢此辈必带其到险峻乱木山上乱爬,使其累成孙子,口吐白沫说不成话,直至狼狈逃窜,不见踪影。

不喝酒,不听卡拉OK,不打麻将及各类纸牌。不喜欢向屋内及窗外扔垃圾吐痰。此屋亦不让人拍电影及旅游参观。

——《黄永玉自述》

“四人帮”横行的时候,忽然大发慈悲通知学部要钱(锺书)先生去参加国宴。办公室派人去通知钱先生。钱先生说:“我不去,哈!我很忙,我不去,哈!”

“这是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的!”

“哈!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哈!”

“那么,我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

“不!不!不!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哈!我很忙,我不去,哈!”

钱先生没有出门。

——《北向之痛——悼念钱钟书先生》

乐平兄胆子特别、特别、特别之小,小到难以形容。雏音嫂觉得好笑,见多不怪,任其为之。

飞机警报响了,我和陈庭诗兄恰好在乐平兄家里聊夜天,九点多十点钟,他带着我和庭诗兄拔腿就跑。他的逃警报风采是早已闻名的,难得有机会奉陪一趟。他带路下坡,过章江浮桥,上坡,下坡;再过贡江浮桥,上坡,上坡,上坡,穿过漫长的密林来到一片荒冢之中,头也不回地钻进一个没有棺材的坟洞里去。自我安顿之后,急忙从坟洞里伸出手来轻声招呼我和陈庭诗兄进去,原来是口广穴,大有回旋余地,我听听不见动静,刚迈出洞口透透气,他蹩腔骂我:

“侬阿是想死?侬想死侬自家事,侬连累我格浪讲?快点进来!”

我想,日本鬼子若真照张乐平这样战略思路,早就提前投降好几年了。漠漠大地,月光如水,人影如芥,日本鬼子怎么瞄得准你张乐平?他专炸你张乐平欲求何为?

后来才听说他胆小得有道理。在桂林,他跟音乐家张曙、画家周令钊和家人在屋里吃晚饭,眼看炸死了身边的张曙,怎么不怕?

雏音嫂带着孩子在家里,稳若泰山,好不令人感动。

——黄永玉《乐平兄胆子小》

小说“对得起”超高级别待遇

以虚构的方式写非常真实的生活

记者:作为黄永玉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刊载于《收获》杂志的责任编辑,能否说说最开始是怎么决定连载这部小说的?

王继军:好像是李辉推荐给我们主编李小林老师的。

记者:最初发在《芙蓉》杂志的那20万多字在《收获》上又重新刊登吗?当时你读到之后的感觉是怎样的?

王继军:我们是从头重新刊登的,黄先生对全文也做了一次修订。当期还配发了李辉先生写黄永玉的文章《从凤凰开始漂泊》。据说,正是我们要连载,黄老先生才有继续写下去的兴致,一写就“不可收拾”,一直写到现在。

其实在还没开始连载前,我觉得已经在其他杂志发过,现在又要拿来《收获》刊登,这种做法在《收获》是从来没有的,“待遇级别”太高了,但等到我开始看他的小说,我发现作品写得的确好,况味十足,是真有生命体验者而且是长久生命体验者才能写出的好东西,另外,形式又是非常有特点的一部作品,完全“对得起”这个级别。

记者:你所说的特点是指?

王继军:就是非常有中国语言特色的小说吧。因为从晚清小说发展到现在,我们的小说一直有很重的学习痕迹,从文体到语言,都是比较西化的,甚至在主题和感情方面,模仿性都很强。但黄永玉这个小说的形式很奇特,一方面内容是真实的,都是他的生活,但他又借用了虚构的人物,虚构的地名。比如他把凤凰叫成朱雀城,小孩实际上是他自己,但在文本里他不是“我”,这就是以虚构的方式写非常真实的生活。这种虚构的方式让他能够在真实的生活经验上,再加入很多自己想象的、观察的甚至后来学习到的东西。

记者:这部小说能称得上是自传体小说吗?

王继军:实际上是非常像自传体小说。

记者:但他的写法又并不太像小说?

王继军:对,他是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非常独特的文体。有的人写的自传体小说,小说性很强。黄永玉这部《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的小说性不强,虽然是虚构的形式,但又采用了记事散文的写法。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