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燮君:博物馆不是艺术品仓库
0条评论 2013-09-04 13:45:05 来源:《收藏·拍卖》 作者:蒙丽诗

“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大展”现场图

“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大展”现场图

让古代与当下连接是博物馆的职责

记者:可以看出“美国藏中国书画珍品展”有一条非常清晰的脉络在,上海博物馆是否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定位和展览规划?

陈燮君:我们的展览有一个3+1模式。所谓3+1的3,一个就是对文明的展示,这一点经过近十年来基本上把框架建立起来;另外一个指的是中国省份和文物大省的,这十年来上博举办过西藏展、新疆展、内蒙展等,都;第三个就是精品展、极品展,像三次国宝展、元青花大展都属于这一类。3+1中的1指的是上海博物馆的馆藏优势,比如说甲骨文、绣、竹刻等,这些馆藏精品展近几年举办非常成功。上海博物馆已经按照这个模式走了十几年,。

有人认为博物馆只守着一些不变的馆藏,观众在进入次后就失去了再次进入的吸引力。。首先,经典的东西永远是稀缺的。别说是专家,就是作为爱好者,也是常看常新的。同时馆藏作品并不是长期摆放,而是轮换更替的更重要的是上海博物馆每年都有非常好的展览历史的本源,把它放在历史情境当中去加以展示。通过一些展示手段,比如灯光处理、展架处理、展柜处理还有包括文化符号的提炼,都给人一种的感觉。因此,用现代的研究方式和新的展示形式展现古老的,可以让古代的焕发新的影响力,与当下连接,不断吸引观众再度进入博物馆。

记者:还有什么是博物馆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陈燮君:传统博物馆的三大功能,一个是收藏、征集、保管的功能;是研究的功能;还有就是社会教育的功能。未来在这三大传统功能的现代化方面上海博物馆还要继续努力。什么叫“传统功能的现代化”,指的是:第一,借助于高新技术收藏征集保管功能,通过科技手段更好地好古代,将它们传承下去;第二,形成自己学科发展优势的研究功能,发挥自己的强项做更深入的研究;第三,面向现代社会的社会教育功能,将博物馆的项目变得更丰富,。围绕着这三大传统功能的现代化,上海博物馆近几年在积极探索。另外一个就是观念的现代化,什么叫“观念的现代化”?比如多少年来上海博物馆都是以物为重,博物博物,一个是“博”一个是“物”,的观念博物馆应有的藏品,今后不可能不以物为重,但是除了以物为重外还要加上以人为本。传统博物馆,像上海博物馆这样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还是要强调实物性,但是现在还要有现代化手段的加盟。,但这些年我们觉得还是要提升,需要升华到文化交流这么一个新的理念。往我们说靠人事管理,这些年也在积极探索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原来博物馆人防、防、物防,安全保卫非常重要现在我们提出了新的平安建设的理念,这个内涵要丰富得多。上博多年来获得捐赠者捐赠的大量藏品,认为只要保管好和展示好这些藏品就可以了,但提出要善待收藏家,如果收藏家或者捐赠者家属有什么困难,我们会提供关怀与帮助。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继续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博物馆品的开发、博物馆信息化工程。还有公共教育,包括举办高端的讲座,上海博物馆除了出版录外,还会许多教育性读物,博物馆的未来在很多新理念的引领下依然有作为空间。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