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交所之父”彭中天先生的文交所前传
0条评论 2013-09-06 16:54:43 来源:文化产业 作者:李文

\

从2007年7月26日到今年的7月26日,中国文交所走过整整六年的历程。其间颇多风雨,质疑甚至指责在最近的两年内时断时续。那么,被称为“中国文交所之父”的彭中天先生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了这种前所未有新业态?当初是如何设计文化产权交易所(以下称“文交所”)的?他的初衷是什么?本文力求给公众一个完整的答案。

从2009年的6月15日开始,人们渐渐对文交所有了懵懂的了解,在这一天,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式揭牌,成为国内首家成立的文交所。但也仅仅是了解,对这一全新的文化经济创新性事物,人们大多按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者是参与之后而得出的似是而非的理解。然而人们并不知道,早在此时的两年前,2007年的5月份,有人便最先提出了文交所的理念以及它的发展模式。这件事在2007年7月26日,以其本人的一篇经过北京版权局的登记备案的论述为时间节点,开启了中国文化经济领域内的一种创新型的发展之路。

他就是被称为“中国文交所之父”的彭中天先生。

诚如哲学中所讲,任何看似偶然性的事物,背后都有其必然性。文交所之于彭中天先生也正是如此。“当时之所以能想到文交所这个东西,我想主要还是与我的家庭、知识结构和人生经历、社会实践有直接关系。”回想六年前将这个人们闻所未闻的新名词新事物推向公众视野时,彭中天先生眼中荡漾着自豪,而同时些许忧虑一掠而过。

彭中天先生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父亲彭友善师从齐白石和徐悲鸿,绘画艺术造诣颇深,终身从事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叛逆的个性使他没有走上与父亲相同的人生道路,但儿时所受到的艺术熏陶成就了他成年后的深厚艺术底蕴并产生了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同时,体内流淌着父辈血液的彭中天在内心始终充满了文化情怀。这种情怀既有对父辈的感念,更有对渊源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传承的责任感。

彭中天先生的知识结构和经历也较为复杂。青春年少,思维活跃,又生性好动,父亲的书斋墨香不可能使他迷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大学时他学习了财经,一个在当时看来似乎永远不可能与文化艺术搭界的专业。毕业之后,进入银行系统,也似乎与文化艺术渐行渐远。然而,银行也容不下他那颗不安分的心。八年之后,凭着对国家经济发展的直觉判断,他毅然放弃了在常人看来求之不得的工作,弄潮商海。房地产、销售、策划、矿业资本运作和金融投资等工作一路走来,还先后做了四个上市公司,筹办了民生银行,改造了华夏银行,成立了湘财证券,创办了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院。认识彭中天先生的人都说:在中国,像他这么经历丰富,而且每件事都还做得风生水起的人还真是凤毛麟角。

现在回想起来,彭中天先生下海后的第一次经济实践与后来提出文交所理论在思想基础上有很多暗合。那一年是1992年,彭中天先生下海第一年,年龄不到30岁。当时的南昌市市长蒋仲平发现南昌市还没有一座现代化的小区,便将此任务安排给了南昌市中房公司,建设一座名为“新世纪”的现代化小区。中房公司没有资金,就找蒋市长希望从银行贷款。不巧的是,当时正值银行进行着与政府剥离的改革,蒋市长便将担子压给了南昌中房公司,“你们自己想办法到外面融资,任务必须完成!”中房公司的总经理为此一愁莫展,他找到了彭中天先生,希望能帮忙融资。彭中天先生了解后发现,与其到信托公司融资,不如自己想办法。当时便想到了房产证券化。“老百姓买一套房子钱不够,买一平米总是没问题的吧?”这就是当年彭中天先生的一个富有创意的。于是彭中天将自己的想法与当时所在公司的几个原始股东商议后,经过一系列的合法手续,“新世纪房产投资受益券”横空出世,仅三天时间,6000万人民币到账。蒋仲平市长说:我还想着让他们到外面融资,没想到你们就在我的眼皮子底下就把资金搞到位了!

“10万平米的房子,都是一套一套卖的,我们把它分成每平方来卖,这件事情就是由我提出的,而文化产权交易里面的份额化,也就是把一个大块切成小块的依据。房子可以切,画为什么不可以切?画那么贵,你投资不起一幅,可以投资一平方尺嘛,涨了你也可以赚钱的,按比例来分,就是这个逻辑。”彭中天先生由房产证券化联想到了文化产权交易。

厌倦了做资本市场之后,彭中天先生在北京大学创办了产业与文化研究所。然而每天面对着学子们迸发着激情与活力的身影时,他的脑海里思索的是中国的文化产权及其交易——“我认为这是我的使命和责任的使然。”彭中天先生这样解释自己的这一时期的想法。研究所成立之后,彭中天先生重点研究了两个课题,一个是文化产权与交易,另一个是文化经济与小城镇建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是市场交易的基础,即只能交易有产权的,不能交易无产权的。那么要把文化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来考虑,就涉及到产权。如果不从产权这个根上来理顺,那么体现在市场上就是乱的,也可以说是没有道德的。所以我曾经提出,文化体制改革,不从机制上理顺,不从产权上明晰,就是假改革。所谓的改革,都要触及灵魂,而灵魂就是产权。现代企业制度,是从产权抓起的;农村土地改革也必须从地权抓起。所以,文化必须从文化产权抓起,或者说从版权抓起。产权是个大概念,回归到土地就是地权,回归到国有企业就是国有产权,回归到文化就是版权。所以改革不触及到产权,都是假改革。”

经过深入思考,关于文化产权交易的思路渐渐在彭中天先生的大脑中形成。以一件古代艺术品为例。这或许是一件价格昂贵的艺术品,而现在只能是有钱人拥有。但是这件艺术品原本不属于现在任何一个人,而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因为它是中华民族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随着经济的发展,艺术品的价值也随之上升,那么对于每一位对中国经济发展有贡献的人都应当能享受到这件艺术品给自己带来的财富。但如何才能使公众公平地得到这件艺术品带来的财富?就只有份额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彭中天先生第一个提出了“份额化”的概念。

2007年的5月份,彭中天约了几个要好的朋友进行沟通,想听听他们的建议。其中有当时北京文化促进中心主任杨淦、保利文化的原董事长马保平、中国著名编剧刘和平等人。大家听了彭中天先生的想法后,都认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利国利民,如果实施,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经济史上的一件大事。于是大家鼓励彭中天先生,把这个想法写出来。随后的7月7日,彭中天先生又和歌华文化的总经理王昱东、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副所长雷原等人将自己的想法进行了交流,同样得到了他们的赞许和认可。

前后一个月的时间,一篇题为《艺术品投资市场大有可为——破解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做大GDP的难题》在当年盛夏的某个清晨完工。彭中天先生双手离开键盘,长长地吁了口气。以他的职业经历,写一篇7000余言的文案根本不在话下。而写这篇文章,确实耗费了他许多精力,倾注了他太多心血。因为所有的东西在此之前均无案可稽,为了表述简洁,必须“编出”一些名词或者对一些固有的名词赋予其新的含义。为了能让公众读懂,又对这些词语做了相应的对照。在这篇文章之后,他特意附了一张名词对照表,共有26组。比如艺术品证券化,他给出的解释就是“一种新型的艺术品交易方式,将大额艺术品通过证券的方式对所有权进行切割、买卖的一种交易方式,其目的是让大众均有参与艺术品市场并从中获益的机会。”而“画权交易”就相当于“股权交易”,“艺术品经纪公司”就相当于“券商”,“艺民”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股民”。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