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左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左中-歌德学院中国分院院长安德思,左下-旅德华人艺术家蓝镜,右上-德国收藏家米歇尔•博格,右中-米歇尔•博格夫人,右下-昊美术馆馆长尹在甲)
新闻发布会现场(上左,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上右-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王春辰,下左-K11 Art Foundation 傅丹丹,下右-旅德华人艺术家庸现)
2013年9月7日下午5点,“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的主策展人为中国研究博伊斯的专家学者朱青生教授和易英教授,在德国的中国学者蓝镜女士和徐娟女士为联合策展及联络人。展览将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昊美术馆承办,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和K11艺术基金及歌德学院(北京)协办,是第一次在中国举办的博伊斯个展。
开幕式现场(左上-昊美术馆馆长尹在甲,左下-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右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右下-德国驻华文化公使薄瀚德)
开幕式现场(左上,德国收藏家米歇尔•博格,左下,本次展览主策展人朱青生教授和易英教授,右下,歌德学院中国分院院长安德思)
博伊斯作为20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西方艺术家之一,在世界乃至中国有着非常持久的影响和艺术史价值,甚至可以说博伊斯是整个20世纪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也不为过,他超越了杜尚而成为二战之后艺术转型的关键人物和代表人物。博伊斯的出现和意义在于他出现在特殊的20世纪60年代这一个时代大环境里,它既承接二战的欧洲创伤,又下续冷战的社会风云,因此愈加显示出博伊斯对社会政治文化反思的立场和社会责任。
因此,博伊斯提出的艺术观念以及从事的艺术实践,都处处显示了时代的特征,以及欧洲社会政治文化的新方式。也正因为如此,博伊斯才显示了他在人类历史上作为伟大艺术家的地位和身份,也因此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远播到中国,影响了中国的一大批当代艺术家。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