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手稿成艺术市场黑马 行情趋涨
0条评论 2013-09-09 11:23:39 来源:新快报 作者:韩帮文

广东手稿拍卖尚不乐观

拍卖业内人士称,这与收藏理念保守和本土品牌弱势有关

岭南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政治、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名人也众多,在近现代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本地名人手稿收藏和拍卖的情况如何呢?广州银通拍卖总经理陈俊明说:“并不乐观。”早在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之前,他们曾组织过一批辛亥革命的元老和民国政要的书画、手稿、信札等拍品,估价多在数千元到数万元之间,但竞买反应平淡。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主席陈少湘也专门收藏名人信札,他自言,要竞买的话多选择北京、上海和香港,那里的品质和数量方面相对会多一些。本地名人手稿收藏为何不如北方热络?陈俊明指出,这里面既有文化底蕴使然,也有过于理性保守的收藏理念,还有本土拍卖品牌影响力的弱势使然。

但今年春,一场重要手稿拍卖在广州进行,影响广泛。6月13日下午,“陈垣先生的著作和稿本”于崇正拍场以630万元人民币落槌。这次他的手稿拍卖,是继2012年“南长街54号藏梁启超重要档案”之后,又一批文化巨匠珍贵稿本文献著作面世。

据委托方要求,为保持文献资料的完整性,“陈垣先生的著作和稿本”作为整体拍卖。其中除了大部分为陈垣先生学术生涯中重要的稿本著作外,还有不少是他批注以及抄写的文稿手迹,合计数十万字,为其最大宗手稿拍卖。“陈垣这场专题拍卖,有望拉动本地名人手稿收藏拍卖热。”陈俊明说。

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建议——当代手稿收藏以文人或作品重要性来判断最保险

中山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擅长现当代文学研究,对于作家手稿亦有涉猎。同时,他与国内很多作家交情甚笃,曾零距离观赏不少文学原稿。对于如何欣赏文学家的手稿,如何界定其文化价值与收藏价值,谢有顺有着自己独到的体会。

手稿价值远超同一作者的书法作品

收藏周刊:作家或者学者的手稿有哪些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谢有顺:手稿有鲜明的个人印痕,既透露一个人的文化底蕴、书法风格,又可见证一部作品的原初形态。而且,手稿往往是作者最自然状态时的呈现,是作者性情的真实写照,所以,它的价值远超同一个作者的书法作品。

收藏周刊:最近几年手稿行情显著,相比书画陶瓷其他门类,手稿市场有哪些特点?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谢有顺:好的手稿其实很难找,尤其是进入巿场流通的名家手稿就更少了,属稀有的艺术品,而且之前它只是拍卖巿场中的小类,不成气候,也就不被重视。但作家手稿是因文而传的,文名越盛,他的手稿就会越珍贵。书画家很多因无文名,慢慢就被淡忘了,文人的手稿却会随文而传,会越来越受重视。

收藏周刊:现在市面上,民国时期的名家手稿最炙手可热,鲁迅、胡适、梁启超等名家手稿成争抢对象。在您看来,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谢有顺:民国时期的名家手稿存量多,而且那些文人生活更为大众所熟悉,流行是很自然的。手稿是要有信息量的,包括信札、手记,透露出来的信息量和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文人生活有关,这就使得手稿有了社会、思想与艺术等多重价值。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