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艺术 发现艺术圈的私房美味
0条评论 2013-09-11 14:33:48 来源:典藏投资 作者:杨天帅

都爹利会馆餐室的中式设计。(都爹利会馆提供)

都爹利会馆餐室的中式设计。(都爹利会馆提供)

都 爹 利

香港艺术圈最爱的社交聚落

及至1996年及2001年,邓永锵先後把中国会扩展到北京和新加坡。当它已成为全球上流社会最优秀的会所之一时,另一家类似的公司亦於今年5月在香港中环诞生。它不是会员制会所,而是一家餐厅,但对艺术的投入,与中国会可谓在伯仲之间。这家餐厅的名字,是都爹利会馆(Duddell’s)。

都爹利会馆分为两层,面积超过1万平方尺,下层是中菜餐厅,上层则是酒吧,由本地收藏家罗扬杰、其妻黄佩茵以及好友庞建贻共同创办。前者是金山工业集团主席罗仲荣之子,後者则为香港钢铁大王庞鼎元之孙,都是名门世家。

在大师的眼皮下品嚐米其林料理

比起中国会的常设展示模式,都爹利会馆的展览则会定期更换,并邀请客座策展人进行严谨的策展工作。如处女展就有二场,分别是由定居於伦敦的策展人Amelie von Wedel及Pernilla Holmes共同策画的”Face to Face”﹔以及梅洁楼藏书画展览策展人Catherine Maudsley(毛岱康)策画的”大师点滴—梅洁楼藏书画”。前者展出的作品包括George Condo的《The Butcher, the Maid and the Master of the House》(2009)、张恩利的《Hair 8》(2003)、Rodney Graham的《Good Hand Bad Hand》(2010)以及MICKALENE THOMAS的《Madame Mama Bush》(2012)等;後者则展示林风眠、齐白石、张大千等十多位大师超过六十幅画作。在这批画作围绕下品嚐米其林二星大厨萧显志的精品中菜,无疑是难得的体验。

或许你会好奇,这麽多大师作品,从何而来?罗扬杰说,由于资金有限,都爹利会馆展览的作品,皆由世界各地收藏家借出。比方说《Face to Face》的展品便是一例。至于梅洁楼呢,其实那就是罗扬杰父母的藏品了。

都爹利会馆暂是还没有购买藏品的计划。然而此举并未减低它在艺术方面的吸引力。今年10月,他们便找来艾未未(”找来”,当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来,目前艾未未想出国,大概还非易事吧)任策展人,举办一个香港艺术家联展。

“展些什么?我不知道。”罗扬杰大笑道。跟他熟稔的人都知道,”大笑”是他的招牌。他笑着说:”让你知道,他就不是艾未未了。”

一位香港商人兼公众人物,胆敢邀请艾未未办展,未尝不可说是罗扬杰最值得欣赏的地方──虽知此举可能会惹来北方官员的不满。我跟他说,或许从10月以後,他就再也无法返回中国大陆了。

罗扬杰听罢,再次爆出一阵笑声。”你要知道,艺术的本质就是挑战。”他说。

除常规展览,都爹利会馆几乎每周都会进行一次大小艺术活动,如电影放映会、读诗会、艺术家交流及讲座等。开幕节目”PRIVATE vs. PUBLIC: Art Outside the White Box”便是一场研讨会,由M+博物馆策展人(设计及建筑)陈柏康主持,负责餐厅室内设计的Ilse Crawford、策展人Amelie von Wedel及Catherine Maudsley主讲,探索艺术、设计和社会空间之间的关系。

展览、活动,再加上散布在餐厅诸多细节的艺术元素,如木桐酒庄(Château Mouton Rothschild)一系打印有Picasso、Andy Warhol等大师作品的葡萄酒、名为Gong Bi Mary(工笔玛莉)的辛辣鸡尾酒,以至用餐时桌上使用的玉器底碟等,不仅烘托出整家餐厅的主题——一位名为都爹利先生的收藏家大宅,也让都爹利会馆成功树立本土艺术圈聚落的形象。

餐厅在开幕前曾邀请艺术界人士成为会员。虽然都爹利会馆并非只有会员才能进入,但缴付每年8千港元的会费後,会员可享有用餐不另外加1成服务费,更有预订专线及参加个别会员活动等专属服务。

“其实我们设会员制,是想藉这个机会,为香港创建一个艺术社群。”罗扬杰说。

如今3百多个会员名额已全部爆满,剩下的与中国会同样,又是一张长长的等候名单。午餐时间,在餐厅的你不难发现,四周尽是艺术圈朋友的身影:画廊家、藏家、艺术家、经纪、策展人、拍卖行专家……。

他们碰头、聚首,随便聊聊,可能就这样聊出一些有趣的点子。当然在一千个点子中,九百九十九个可能只会停留在点子的状态,但只要有那么一个成真,那它便能化身成香港艺术圈的燃料,将本土艺术更向前推进一步。

一地艺术文化,就是这样成长的了。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