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中国)秘书长胡杰风:
把雕塑从传统美术场馆中释放出来让其回归城市空间,更能展现其美
他的作品轻松彰显了人性的真善美
记者:您此前曾为许鸿飞策划过广东连南雕塑展和深圳展,您认为他作品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胡杰风:许鸿飞雕塑的最大特色,在于其轻松地彰显了人性的真善美。“肥女人”虽然在体型上可能和传统的审美标准不一样,但她所流露出来的真善美、快乐、动感,是整个人类都喜爱的共性特质。他的作品有人性、有个性、有活力。这些共性传达出的是普世价值,不管贫富、文化程度差异和人种,都能寻得共鸣。
记者:您曾评价许鸿飞的艺术特质是“新优闲主义”,您把他的雕塑作品放在大山等开放的空间里面,表达的诉求是什么?
胡杰风:“新优闲主义”,这是我在2009年为他的广东连南雕塑展做策展时,给他提炼出来的定义。当时,我把他的雕塑放在连南的大山之中,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悠闲、快乐、原生态,和瑶族同胞的特质形成呼应。那里的人们,不管是贫富美丑,都能有足够的信念去面对生活的困境。回到那里,就像“肥女人”回到了生命之源,回到了她的土壤。
某些美术馆沦为艺术势力分割阵地
记者:这次许鸿飞的意大利之展,您也同往,您认同“肥女人”是中国语境的代表吗?她在国际上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
胡杰风:“肥女人”的确可说是中国语境的代表。许鸿飞的这次出去,让意大利当地政府、民众和媒体都感觉到了艺术的震撼,人性美的震撼。之前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可能仅停留在当代那些有点带有颓废、负面色彩的文化艺术输出,比如艾未未的批判系列、方力钧的“丑陋的中国人”系列,但是这次许鸿飞带去的,既没有政治批判,也没有苦难的旧中国形象,反而带去了中国肥女人的悠闲快乐和自信活力,他们震撼于———原来中国的艺术家可以玩得这样自由而灿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形象的正能量传播。他的作品西进,跟米开朗基罗、罗丹的作品传播到中国一样,都是雕塑艺术的经典正能量传播,只是时代不同,风格不同。
而且,许鸿飞展览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走进了城市空间,跟市民亲密接触,而不是停留在美术馆或画廊,所以,在当地影响深远。
记者:如此说来,深入生活而不是高居庙堂,是否更能体现雕塑的意义?
胡杰风:我一直都推崇深入生活这样的展览方式。我觉得有些美术馆或艺术空间,已经沦为艺术势力分割的阵地,和民众缺乏紧密的沟通。我们在深圳的那次展览,就没有选择在美术场馆,而是选择了市中心的市民广场,让人们能随时感受艺术。许鸿飞在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的展出,都是选择在城市公共空间进行。把雕塑从传统的美术展览空间里面释放出来,回归到大自然,回归到城市空间,是一种很好的做法。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