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世纪 翡翠瓜棱式双龙耳活环三足狮钮盖炉 1024万港币 香港苏富比
明清玉器首重来源及品质
明清玉器的拍卖行情近年起伏不定,主要原因是赝品加大了鉴定难度。老玉器多为新疆和田玉,当代仿品多以俄料,甚至韩料替代。有行家坦言,有的知名拍卖行上拍的“明清玉器”,真品百不及一,只有少数品牌公司较可靠。
海外市场上拍的明清玉器较受中国买家青睐,原因在于拍品来源可靠、品质上乘,这也是纽约、伦敦市场明清玉器成交率高的所在,今春亦然。
纽约苏富比上拍93件历代玉器流拍24件,七件超过十万美元。13.1厘米见方的清乾隆御制“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青玉玺估价100万至150万美元,拍至341.3万美元。
纽约佳士得的乐萨卓中国玉雕及工艺精品珍藏专拍,106件以玉器为主的工艺品因来源、传承可靠,虽多为中档小件玉器,成交率高达96.23%,五件超过十万美元,成交额394.28万美元。高10.2厘米的清乾隆白玉镂雕“宜子孙”出廓璧拍至38.775万美元,高出估价近四倍,玉璧刻“乾隆年制”“可字一百八十七号”隶书款。此类出廓玉璧2010年北京翰海春拍有一件高9.8厘米、刻“乾隆年制”“成字二十七号”楷书款的清乾隆黄玉御制“天下为本”仿汉出廓璧,拍得1456万元。高8厘米的清代18-19世纪白玉神兽钺形珮估价1.5万至2万美元,拍至26.775万美元。
纽约佳士得常规瓷杂专场51件玉器拍出47件,七件超过十万美元,陈设玉摆件价格较高,美国藏家Millicent Rogers-An Icon收藏、高22.5厘米的晚清白玉六龙首衔环耳狮钮盖瓶估价5万至7万美元,拍至42.375万美元;高24.8厘米的18世纪青白玉鲤跃龙门花插亦拍出同样高价。
伦敦市场上,清代玉器行情仅逊于瓷器。原为英国或其他欧洲私人收藏的玉器专题受追捧,许多玉器成交价超估价数倍,20万英镑以上者有五件。苏富比上拍玉器约70件,成交46件,清乾隆白玉万福庆寿纹如意86.65万英镑的成交价是估价的八倍,清乾隆青白玉梅寿万年纹凤耳盖瓶38.65万英镑的成交价超过估价六倍。佳士得上拍约105件玉器,流拍约19件,18世纪青白玉连年有余活环套耳奁拍至38.59万英镑。
香港苏富比无玉器专场,但玉器还是拍出佳绩,大部分成交品远超估价,有的超估价数十倍,11件成交价超百万港币。最受关注的18世纪白玉灵芝寿桃如意,长48.2厘米,估价30万至50万港币,现场竞至580万港币。藤文浩指出:“这种情况在苏富比拍场上并不多见”。估价200万至300万港币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的翡翠瓜棱式双龙耳活环三足狮钮盖炉拍至1024万港币。6×4.1厘米的清代嘉庆帝御宝青玉交龙钮长方玺估价75万至95万港币,拍至484万港币。长12厘米的18-19世纪巧色黄玉卧兽水滴估价15万至20万港币,争到484万港币。可见,只要品质上乘、估价合理,即使行情不佳,仍能拍出高价。长19.6厘米的新石器时代/商代兽面玉璜拍至244万港币,是今春价格较高的高古玉。
香港邦瀚斯近几年来上拍的玉器品质较高,备受业内人士好评。今春征得Jason Chen私人旧藏的85件玉质及其他材料制成的带钩,悉数拍出,清乾隆白玉镂雕穿花蝶纹带钩拍至50万港币。
内地的玉器拍卖行情不容乐观。以明清玉器拍卖见长的北京翰海,今春玉器专场是内地品质最佳者,上拍380件,成交率仅39.22%,成交额4016.55万元。八件价超百万元,长22.5厘米的清中期白玉连年有余荷叶洗拍至460万元,高15.5厘米的清代白玉持经观音拍至402.5万元。总经理姚作岩表示:“原以为成交额能翻番,结果仅拍出四成。”他指出,“2002年、2003年古代玉器市场行情非常不好,很多公司放弃玉器专场。北京翰海坚持下来,原来数量多在150件到250件之间,成交额两千多万元。今春玉器专场量加大了,但市场价格、成交率下来了。可见玉器收藏的圈子并不大,买家群体的增长有限。”
中国嘉德玉器热点是两件清代玉玺,清嘉庆“嘉庆御笔之宝”交龙钮碧玉宝玺拍至3450万元,清乾隆御制白玉交龙钮“自强不息”宝玺拍至6670万元。乾隆宝玺是清宫为乾隆八十大寿所制,是乾隆帝的御笔压角章,曾流落法国被吉美博物馆创始人Emile Guimet收藏。
佛教艺术品、铜器行情惊艳
2006年秋飙升的佛教艺术品经历了成长的烦恼,近年行情逐渐平稳,今春异军突起。
纽约拍场上,高古佛像价格走高。在苏富比,高95厘米的宋金时期木雕彩绘菩萨头像估价30万至40万美元,拍至50.9万美元。高15.6厘米的一件北魏太和8年(484)铜鎏金持莲观音立像拍至29.3万美元。在佳士得,一对高147.3厘米的明代漆金铜菩萨立像估价3万至5万美元,拍至120.375万美元。
在伦敦苏富比,高124厘米的金元时期木雕彩绘水月观音坐像拍到45.85万英镑,高52厘米的北齐石雕菩萨立像拍出18.25万英镑。
北京翰海、中国嘉德、北京匡时、北京保利、北京远方等公司推出佛教艺术品专场,不少公司是时隔三年重开专场。中国嘉德上拍157件,成交率84.08%,成交额5083.69万元,高21.5厘米的明永乐鎏金地藏王菩萨拍至1265万元;北京翰海上拍95件,悉数拍出,成交额9103.40万元,高78厘米、曾经伦敦藏家斯皮尔曼家族旧藏的宋代铜鎏金苏频陀尊者拍至1978万元;北京保利上拍125件,成交率68.8%,成交额5777.03万元,高44.5厘米的清康熙铜鎏金释迦牟尼像拍至989万元,高111厘米的明代御制铜鎏金广目天王立像拍至1840万元;北京匡时上拍32 件,半数拍出,成交额2524.825万元,高25.5厘米的明宣德铜鎏金文殊菩萨像拍至920万元。 北京古天一推出中国市场上第一个木雕佛像专拍,28件拍出22件,成交率78.6%,明代木雕描漆水月观音坐像从68万拍至178.25万元。
就拍品质量和影响力看,一西平措运作的北京翰海佛教艺术品专拍表现突出,可信度较高,铜炉专场悉数成交。姚作岩指出:“一西对拍品数量把握恰到好处,佛像的购买群体比书画、瓷器买家更小,但相对较稳定,对拍品品质要求较高。”
藤文浩也看好佛教艺术品,“相信下半年这一类艺术品仍会持续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纽约、香港等市场高古铜器、明清铜器行情突出。纽约佳士得上拍Raymond A BidweⅡ夫妇收藏的35件青铜器,及其他欧美藏家收藏的40余件青铜器,其中,商代青铜饕餮纹方彝、商代晚期青铜鸮卣均拍至114.375万美元。
香港佳士得上拍的三件日本东京出光美术馆旧藏商周青铜器均高价成交,商代晚期青铜兽面纹“耳丁”卣估价900万至1200万港币,拍至3795万港币,被Littleton & Hennessy亚洲艺术公司竞得;商代晚期青铜兽面纹羊首尊估价 500万至800万港币,拍至2227万港币,被香港藏家竞得;估价300万至400万港币的西周早期青铜兽面纹“先”鬲以723万港币被亚洲藏家竞得。
香港佳士得的欧洲私人藏清代宫廷御制掐丝珐琅器专场也是亮点。珐琅器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铜器艺术,在欧美及港台等地知名收藏家的推动下,行情走高。此场26件成交22件,六件价超百万港币。一对清乾隆掐丝珐琅双龙捧寿夔耳方觚拍至555万港币——2001年11月13日由伦敦佳士得拍出;高53厘米的清乾隆掐丝珐琅兽面纹文王鼎拍至363万港币。
元代出现的掐丝珐琅器至明代景泰年间制作达到鼎盛时期,但私人收藏的早期传世品少见,多是清代制品,张宗宪、文德尔伉俪均专题收藏,前者的系列收藏曾到苏州博物馆展出,一度在内地掀起热潮。这一门类的艺术品行情走势较稳,价格稳中有升。藤文浩认为,“品质好的明清铜器存量有限,上乘铜器多为官造,来源可靠的铜器行情一直很好。”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