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维作品
不少国际知名的艺术家皆曾获颁此奖,例如巴尼(Matthew Barney, 1996)、戈登(DouglasGordon, 1998)、于格(Pierre Huyghe, 2002)等人。此外,HUGO BOSS也致力于参与多样的艺术活动,像是策画或赞助艺术家个展、定期支持艺术家与作品参加“威尼斯双年展”、长期与萨尔兹堡艺术节(Salzburg Festival)合作等等。而今年,HUGO BOSS则将艺术赞助视野拓展至亚洲地区,与上海外滩美术馆共同创立“HUGO BOSS亚洲艺术大奖”,希冀能透过艺术奖项、策展实践与研究平台的串连,在亚洲开辟出另一个“将艺术作为一个基础的批判空间”。
奖金高达30万人民币的首届HUGO BOSS亚洲艺术大奖入围名单,由国际上包括策展人、评论家、美术馆馆长、艺术家等所组成的评审团共14位评审,先于今年4至5月先提名三位艺术家,再经由复选,选出七位入围的年轻艺术家,分别是鸟头(上海)、许家维(台湾)、胡向前(北京)、关尚智(香港)、李杰(香港)、李燎(深圳)以及黎薇(北京),9月中并为这七位艺术家在外滩美术馆举办入围作品展。其中,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为何入围艺术家针对的是大中华地区,对此,上海外滩美术馆馆长、同时也是评审团主席的弗洛乔(Larys Frogier)表示,亚洲对评审团而言并非是“一片有着既定身分认同的广大地域,而是一个不断建构中的概念⋯⋯亚洲范围内重大的社会、经济、文化变迁将不断重塑当代艺术的区域格局。”在此情况下,幅员广大的大中华地区之当代艺术创作能量便成为观察亚洲地区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且,也由于HUGO BOSS亚洲艺术活动首先由上海外滩美术馆发起,因而首届HUGO BOSS亚洲艺术大奖便针对中国、台湾、香港或澳门等地的艺术家授奖;而未来,HUGO BOSS亚洲艺术大奖也将逐步拓展至其他亚洲区域的观察名单与议题上。
正在2013威尼斯台湾馆中展出、也参加过2012“台北双年展”的许家维,其创作主要是以取镜细腻的录像考察记录方式,去介入一些有着其地域特殊性的历史或地理上的现实文本脉络,并编造一虚构文本,进而建构出一参杂现实与虚构交织的叙事,再与现场装置的相互搭配,营造出一戏剧感强烈且动人的场景氛围,像是2008年曾获得“台北美术奖”首奖的〈和平岛故事〉、〈花东新村〉(2009)等等。此次,许家维除了提出其参加过两次双年展、由2012开始制作延续至今年的复合媒材作品〈铁甲元帅〉外,也发表了他今年最新复合媒材创作〈回莫村〉。〈铁甲元帅〉堪称是完整地呈现了前部曲—在隶属于铁甲元帅管辖的马祖龟岛上拍摄的耆老吟唱的录像与相关庙宇重现装置,一直到许家维再到中国探寻铁甲元帅─江西某地信仰的青蛙神渊源的影像记录的二部曲两部分,两部分的录像投影装置在展场内的相互对望,就如同艺术家意欲透过此一中国流传至台湾的民间传说之历史与地理上的探勘与虚构,去同时追溯“重现”且相互对话一段被人为因素阻断或变异的文化历史。另一件〈回莫村〉则发想自许家维于2012年于泰国驻村时的灵感,一段记录一个曾是情报员的泰缅边境孤军老人对着一群孤儿院的孩子们叙述自身过往遭遇的影片,还可见到孤儿们组成的拍摄团队与艺术家另外侧录拍摄的镜头相互穿插,影片中并不时传来孩子们的云南腔调歌声与村内播放的台湾流行歌曲;展览现场还展出一由孤军老人们打造的当年工作的情报局缩小版,以及描绘一张情报员老照片的刺绣画。
许家维创作的复杂性不只反映在其将现实文本脉络与虚构文本镶嵌、并使之相互对话或映证的叙事意义上,同时,也出现在他极有意识展示出的后设观察位置上─艺术家位置刻意的向观众暴露。前者像是在〈铁甲元帅〉中耆老吟唱的片段,最后向观者表明原来耆老是在一绿幕前吟唱,再经由计算机后制将绿幕转化成龟岛上早已毁坏消失的铁甲元帅庙场景;而后者则明显透露在〈回莫村〉录像中,艺术家时而以另外的镜头捕捉孤儿们的摄影团队画面中。而相对于许家维创作环扣于历史文化背景的脉络,两位香港艺术家:李杰与关尚智则较为关注于当下自身生活的环境。正代表香港馆参加2013威尼斯双年展的李杰,展出作品〈是这个〉,李杰惯常使用现成物来创造一全景式的沉浸式环境,透过将诸多现成对象的重新摆放布置,提供观者一不同于接触惯常生活场景的观看方式与感受。〈是这个〉将美术馆顶楼一中空挑高的环状空间,替换上部分家具,并增添一些温和不起眼(换句话说,并不会让人一开始便明显察觉或起疑的)的现成对象与平面作品。总的来说,李杰作品介入空间的改造痕迹轻盈、平淡却精致、恰到好处,如同其在威尼斯的个展一般,贴近人生活记忆的作品对象与具有记忆特质的历史空间之间获得了一绝妙的对话关系。尽管无法挑起观者许多层次更复杂的感知;然而,或许正是此种让人摸不着头绪、船过(几乎)水无痕的操作方式,隐然挑起观者试图贴近探访并感受自身所面对的空间。
作品一向揭露某种诙谐与批判特质的关尚智,展出录像〈跟阿智一起做制作往生袋〉、〈跟关太一起做制作胡椒喷剂〉、〈一百万(人民币)〉、〈撕段一段短线〉, 以及录像装置新作〈水马( 茅台- 水, 一比九百九十九)〉。〈水马(茅台-水,一比九百九十九)〉中一座高170公分的防暴水马,里面灌满水以及一瓶茅台酒,水马装置的背后两个小屏幕播放着艺术家试图推倒水马的录像画面,水马面前竖立一告示牌,写着“欢迎推倒这墙,温馨提示:请小心背后有人”,相差悬殊的水与中国最昂贵白酒:茅台混合比例,象征了统治结构中少数人与多数人之间的差距所在,艺术家自己表演推倒以及鼓励人去推倒的作为,都表明了艺术家意欲批判统治权力悬殊往往造就出的社会不平等现象。
中国艺术家在这种自我表演上,与关尚智相呼应的则是李燎。李燎的创作颇富有自我批判的意味,其创作主要来自于他所遭遇到的生活事件,在〈艺术是真空〉一作中,李燎呈现了一段尽管幽默但却又异常尖锐、甚至略感苦楚的其与不认同他与当年还是女友的现任妻子交往的岳父之间的谈话纪录,女方父亲对于其作为一个艺术家提出了强烈的生存质疑,并且最终抛出“你是真空中的人,我们都是俗人”这样的不平之声,反映出一般人与艺术社群之间对于艺术相关的身分认同与生存问题的观念落差。另一件作品〈消费〉则呈现了李燎进入深圳富士康工作45天的影像、对象与文字纪录,李燎用此工作所得最后买了一台iPad mini。尽管这个结果对艺术家来说可能也是“欢乐的”(与〈艺术是真空〉相比更显如此);然而,艺术家更欲藉此说明在物资生产全球化的时代中,人类的思考与惯习也随之全球化,这个循环便框架了这个世界运行的方式,并制造出许多不可见的社会风险。而胡向前的表演纪录则与李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他录像〈表演艺术家〉中,胡向前打扮成一着西装、油头粉面看似体面的艺术家,并想象、演绎了这个艺术家的一些日常活动,例如躺在床上翻阅着英文书籍,或者向外国人解释着自己的艺术,刻意矫情、夸张的表演,胡向前讽刺了艺术家(或者艺术人士)看似已然成为其生存条件与特质的表演性内涵。
双人组艺术家“鸟头”的作品〈千秋光〉,则将他们拍摄的许多照片拼贴布置于展场木板上,对他们而言,这些影像尽管各自有着各自的画面观看线索或叙事:然而,单张照片影像是不具意义或不重要的,只有在影像被大量处理并并置之下,观者对于影像的解读方有更为宽广或真实的联想与联系。就这个意义而言,鸟头的作品处理到了“big data”(大数据、海量数据)的概念;不过,就现场布展状况来说,鸟头拼贴或组合这些海量数据的方式,似乎仍是摄影传统的平面摆置方式,非常考验观者联想与联系组织的工夫。擅长雕塑创作的黎薇,这次则展出了〈方案:2分55秒〉、〈我很平静〉以及〈救命〉。黎薇作品中带着诡异幽默感的特质是她作品张力所在与吸引人之处,像是〈我很平静〉呈现一组简洁纯白的餐桌椅家具,玻璃杯、餐盘、刀叉等易碎或易伤人的物品沿着白色餐桌边缘摆放,此一呈现某种恐怖平衡关系的场景,更加突显作品言说的“我很平静”的紧绷、吊诡与悲凉。
【相关阅读】
【编辑:谈玉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