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营美术馆的生存之道
0条评论 2013-10-09 14:13:28 来源:艺术商业 

镰谷彻太郎《增殖的花朵3 》

镰谷彻太郎《增殖的花朵3 》

每个美术馆都是维生素

除了积极推进上海的民营美术馆事业,郑好想在自己老家成立私人美术馆的愿望也在今年得以达成。作为一个温州人,故乡的商业情况郑好最了解不过。“温州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城市,也非常有商业气氛。温州有很多华侨在国外,所以我希望通过跟上海的一个互动,延伸展览的一些时间,比如我们在国外的一个展览,过来以后在上海有3个月时间,我觉得不够。如果在温州再有一些展览、一些交流的话,那么一个作品的交流和公共性的时间会更加多,这样对一个展览来说,或者对于一个好展览来说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对艺术也会有很大的推动力。”昊美术馆的温州馆与温州万和豪生大酒店毗邻,有1300多平方米的展示空间。“我作为收藏家是合格的,作为美术馆的创始人也是合格的,但是我做不了美术馆馆长。”郑好表示,不能把藏家的眼光提升到策展人的高度。私人收藏是个人的表述,是个人行为、个人爱好,其眼光、实力与状态也决定了个人收藏的数量、品质乃至未来。美术馆则不是个人行为,做好的美术馆很难,很有挑战性。

从上海到温州,郑好的美术馆阵线清晰可见,但他并不觉得这个阵线拉得有点长。对于上海未来可能会出现的众多民营美术馆的激烈竞争,郑好觉得,“每个美术馆都是维生素,就像维生素A、B、C,没有哪个最重要。关键是大家都很努力地做事情,他们做得都非常好,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在郑好的美术馆经营理念中,“创始人是给美术馆注入基因的人”,而基因则是美术馆成立的基本条件:庞大的收藏体系、合适的空间、专业的团队和全力的支持。“美术馆之间只有互补,没有竞争。就好像我们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也做出了博伊斯这样的合作展览,和上海美术馆也做过类似的展览。这不像画廊有竞争,完全是合作。我们只是希望在未来的方向上面大家更加明确,对市场、对整个艺术的氛围是一种互补,这才是最关键的。”

创新是民营美术馆的源力

说起民营美术馆的运营之道,可能不会有人比民生银行更有发言权。尽管中国民营美术馆在上世纪90年代兴起了第一波建设热潮,但至今坚持最久的炎黄艺术馆,还要得益于民生银行的支持。

作为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成长的亲历者,现任执行馆长李峰在参与日常运营、展览筹划的同时,还发起了民生艺术史论文奖。在他看来,因为创新,才有了民生当代美术馆。“民生银行在2007年开始介入当代艺术,当时炎黄艺术馆是我们支持的第一家艺术机构,这家艺术机构在1991年正式开放,所以实际上民营美术馆的历史可以再推上十来年的时间,这也是民生银行的第一个公益项目。”而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建立也要从2007年说起。当年6月,在民生银行任职的何炬星有感于中国艺术市场中资本的匮乏,推动民生银行推出了“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并在推广说明中明确写道,投资起限为50万,期限2年,预期年收益率最高达到18%。这不仅成为了当年最具影响力的社会事件之一,也在日后被媒体和外界广泛讨论。因为在那之后,大量的资本开始进入了艺术市场。

半年后,民生银行注资一亿人民币接管炎黄艺术馆,这成为了当年又一大轰动社会的艺术事件。在确立了炎黄艺术馆主打20世纪中国艺术为主之后,何炬星仍然注册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这个艺术机构,希望能继续在当代艺术领域有所突破。但因为种种原因,美术馆的计划一直被搁置起来,恰好此时上海市委宣传部的领导在与他的交流中表示了对上海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于是便动员他把美术馆开到了上海,这才有了今天的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2010年4月18日,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馆以“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绘画篇)”隆重登场,揭开了民生美术馆的序幕。之后,上海馆又相继举办多个国际艺术展、重要艺术家个展及“中国影像艺术1988—2011”大展,受到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由银行来做美术馆,势必将引发人们的讨论与关注,美术馆的定位也让团队讨论了许久,“很多人说民生银行做美术馆,那么一定会投入很多。一家银行来做一个美术馆,它的定位是什么?我想从当时的发起人到后来的馆长始终有一个想法,就是做1979年以来的当代艺术,从我们的开馆展览‘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展出了八十多位艺术家100多件作品开始,到后来我们做的‘中国影像艺术1988—2011’展览,再到当代艺术家一系列的回顾展,以及对年轻艺术家的支持,民生美术馆始终在坚持这么一个创新的步骤。”李峰说。

民营美术馆要有自己的态度

科班出身的李峰在美院读研究生期间,就参与了一家美术馆的推广工作,之后又在另一家艺术品机构工作了三年,这些工作经历都让他更加了解民营美术馆的运营机制与面临的问题,而多年前一次关于民营美术馆的争论,更让他深有感悟。“两年前,我和当时还在今日美术馆任上的张子康先生发起了第一届国内民营美术馆的论坛,当时有一位同行的发言令我印象深刻,他说民营美术馆是国有美术馆的重要补充,但在场的一位领导就表示不同意这个说法。我当时就想到最早我们国家关于计划经济的争论,从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有制经济必要的补充,到后来十五大报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道理在艺术领域也是通用的。我们的艺术生态实际上是一个共生的、健康的、各自扮演各自角色的姿态,而不是某一个业态的附属,都负担着共同建设我们今天文化大国的责任和重担。所以每当有国外的朋友跟我讲,说你们怎么看国有,我就说你们都怕中国成为什么经济大国,但我们要成为一个文化的大国,我们的美术馆要承担起责任,这也是我们民生作为一家金融机构和我们整个民营美术馆对这个文化未来的姿态。”

尽管作为金融机构参与到美术馆的时间还比较短暂,但李峰依然对民营美术馆发展的未来充满期待。“有一次我找到范迪安先生,他跟我说起他作为政协委员提的建议,美术馆在海外进口展览可以享受一些优惠政策,但是一开始还只能是国有美术馆,而不包括民营美术馆,我想这些情况现在都在逐步变化。作为一家金融机构进入民营美术馆事业,我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