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琉璃厂是寸金之地,毫不为过,因为这里机会遍地,地下的钱没过脚面,我既看见过在荣宝斋里花200万元买范曾画眼都不眨的贵妇,也看过在荣宝斋对面胡同里花8千元买假范曾画的官员。
有着300年历史的荣宝斋,今天依然风光依旧,还在经营着传统的文房用具。画廊也占据整整一层楼,专门出售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张大千、黄永玉、范曾、宋涤、冯远、刘大为、启功、刘炳森、沈鹏、欧阳中石等名家书画,买卖兴隆。仅近几年每年春节之前举办的“范曾迎春书画展卖”交易金额年年过亿,成为了这条街乃至全中国画廊业的一个亮点。往往一件在其他画廊无人敢买的范曾作品,到了荣宝斋就身价数倍,正如其他老字号的信誉和经营收益成正比一样。荣宝斋也有特别之处。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荣宝斋更像是一个大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各种人才。
荣宝斋的副总经理雷振方,以精通书画的经营和鉴定享誉业界,早年替单位在拍卖市场买书画时,只要雷总在场内一举牌,跟随者号牌如林,拍品最后皆以远远高出估价成交给别人,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经营部的李春林,不仅是文房器物生产、发明、推广方面的专家,手中有着许多文房类器物的发明专利,而且还是北京市书法家协会的会员,自身在书法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曾求学于启功、刘炳森,书追“二王”、智永、李邕诸家,行楷融遒劲秀美于一体。
经营部的王吉祥,在文房行业度过了四十个春秋,身为北京市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不仅熟识各项文房的特性,还担任着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的副秘书长,虽然从师欧阳中石先生学习书法,但笔下的隶书融“二爨”之法,有着鲜明的个人特点。
荣宝斋美术馆馆长王兴家,并没有让丰富的藏品沉睡在库房里,而是每三个月换展一次,让每一幅藏品真正做到了“三贴近”,藏品更换的频率和展示水平超过了国内许多名义上很先进、很现代的艺术类博物馆和展览馆,并且精通篆书和篆刻,作品风格大气磅礴。
《荣宝斋》杂志的主编扬中良先生,往往用最简单笔墨画出最丰富的内涵,绘画作品学古而不泥古,不像现在许多学黄宾虹的画家,学了进去就出不来,可谓是真正的“文人画”。
荣宝斋木版水印部的张和平,自幼习画,拜著名画家梁树年为师,山水画宗法传统,直追古人。
北京电视台还曾经介绍过荣宝斋的几个保安抚琴、对弈、书画的业余爱好,让人看了,不禁刮目相看。
这些人可能并不能直接影响荣宝斋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但他们学习的文化艺术,直接影响着自己的为人处事,他们之间传承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厚积薄发、形成了一个可以相互影响的强大文化艺术气场。
而荣宝斋旁的北京“宏宝堂”画廊在业界的赫赫大名完全源于董事长程茂全先生的文化气场。
程茂全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习书,得郑诵先、启功、欧阳中石等名家之真传,不仅所书章草,当代第一。还广交体育界、曲艺界、京剧界、影视界、书画艺术界的朋友,仅以画廊内外启功、刘炳森、沈鹏、欧阳中石、范曾等人的题跋,就可见程茂全主导下“宏宝堂”画廊的非凡人脉和业界影响力。画廊经营中、以独、特、新、奇为旨,以真、小、精、廉为本,使宏宝堂在京城书画界别具一格,独领风骚。
每年的春节前夕,在荣宝斋举办的“范曾迎春书画展卖”的开幕式时,会发售100本范曾签名的画集,这就让想买范曾签名画集的爱好者们前一天的晚上就在荣宝斋门前排起了长队,原本500元左右一本的画集当时就被炒到2000元。它最大的用途就是这本范曾签名的真书,配上一张所谓的高仿假画,可以卖到2万元。有谁想到,当代中国最大画廊的产业链如此扭曲,这就是中国画廊业的真实的缩影。当然,目前一些画廊的倒闭被业界归结为是艺术市场没有好的学术环境,单从画廊业的经营来看,大陆是画廊还处于中国特色的初级阶段,市场催生了画廊业的快速发展。仅根据2012年6月出版的《2011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中的数据,2011年我国画廊总数量达到1649家,同比增长9%,主要分布在大中型城市。北京、上海是我国画廊业的主要聚集区,北京地区的画廊有721家,上海地区有256家。这还不算那些兼营书画的古玩店和没有在工商注册的画廊。而随后的2012年里,画廊的数量更是呈现上升趋势。
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绝大多数画廊开办在经济发达和文化深厚的地区,做得好的画廊往往依靠的是文化,哪怕是唬人的“伪文化”,许多学术研究和学术环境的说法,只不过是那些策展人吸引眼球的噱头。
画廊作为一级市场的作用会在未来的时期中缓慢凸显出来,这需要画廊经营者不仅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更重要的是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才能有学术的话语权。
曾有人认为艺术品市场是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该减免税收,加强艺术法规建设促进市场的有序发展。今天书画艺术品市场的萧条,政府应该有所作为。但事实上,古今中外没有一次文化艺术运动是政府倡导和扶持的,无论是欧洲的文艺复兴还是中国古代的明末清初,可能只有北宋亡国皇帝赵佶是个精擅丹青的例外,不能为此让主管文化的领导练字练画和买画卖画吧。
其实,市场的问题要由市场解决,画廊业的发展自然会有出路,只有不刻意打压就行了。都说市场不好,但琉璃厂一条街上的荣宝斋、宏宝堂等大的画廊都活的有滋有味,就在本文结笔之际,耳边窗外又传来了宏宝堂店堂里的程茂全先生京剧“沙家浜”的悠扬唱段……
一个成功的画廊经营者,既要是诚实守信、多才多艺,又要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他要在政界、军界、文艺界、评论界、收藏界、企业界、金融界、新闻界与出版界等一个庞大的社会体系构成中行走得游刃有余,拥有着丰富的人脉资源。只不过这种人如凤毛麟角,而在众多的逐利经营者中确实有少数的“高人”有着把拐杖、轮椅全部忽悠给“范伟”的能力。只要有利益,他们从来不怕在太岁头上动土,就是在关老爷面前也要耍一耍大刀,只是因为这世道中尽是不把自己当常人看,其实再平常不过的所谓“书画家”和“收藏家”,根本不看也看不出什么是刀法,什么是真伪,这些人不被骗谁又被骗呢。
当今之画廊,正如流行歌曲中所唱:“是一个长不大、飞不高的小小鸟”。原来在书画艺术上的话语权、定价权已经被拍卖公司掠夺殆尽,而就在此时——2013年的春拍之际,苏富比宣布将在伦敦开设私人展拍空间,随后的佳士得也宣布要于今年11月底在香港历山大厦开设类似的空间举办规模较小的珠宝、腕表等艺术品拍卖会,每年6到7次,以补充春秋两季拍卖以外的时间。大有在拍卖行业传统业务进入瓶颈期时,向画廊业进军通吃的态势。按照国内拍卖业的一贯跟风的风气,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内,拍卖+画廊的运作方式将占据市场的主流,如何重新树立起画廊的公信力,还需要画廊业的同仁们齐心努力,尽管这一天还遥遥无期。
【编辑:文凌佳】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