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珺:水墨画的上善若水
0条评论 2013-10-15 16:43:40 来源:欧洲时报周刊 作者:张珺

在中华文化中,水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反映水与自然规律以及水与人的关系的成语有 “百川归海、沧海桑田、久旱逢甘霖、春雨贵如油、借水行舟、跋山涉水”等等。汉字的“海”左边是三点水“氵”,右面上方一个“人”, 下面一个“母”,道出了水为人的生命之源的真谛,意为水是人类的母亲,这与生命起源于海洋的科学观点不谋而合。以水比喻人情感的词句如“出水芙蓉、柔情似水”等。

我在巴黎13区政府的展览命名为“上善若水”,就是希望借本次画展,将文化底蕴丰厚的中国美学思想通过“水”来表现。

在中国美术学院本来我的专业是学习油画(西画)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国内美院毕业之后我来到法国。因为最初西方艺术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她的色彩,透视和塑造。

因水墨材质的特殊性,画水墨画,玩水墨,起初曾是我平时休闲时的放松游戏,近几年,我尝试着让水墨和油画这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承载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的材质相容,取长补短。

在法国定居20年,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绘画创作中,总是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探索和感悟,在当今艺术氛围里,我重新审视水墨画和油画,并希望将两者更好的结合。水墨画的精魂,那写意的,抒情的诗意意境,这是水墨画独特的美学境界,在我的画面里,我尽可能通过水墨表现大自然,天人合一的大美境界所赋予的最有魅力的视觉元素,让作品博大无垠、心荡神驰,让观者体味生命与灵感。

我试图让那充满禅意的,气韵无穷的水墨意境,在结合了新的西方绘画材料之后,在重构水墨的过程中诠释出更多的空间感,实体感,让观者能够继续分享文人雅士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在突破水墨传统绘画在材料运用上的局限后,借助水彩、亚克力、油彩、纤维材质的使用,让油水交融,在视觉上,让远古与现代的东方畅意再现画面。

油画颜料的使用,目的并非去营造一个油彩颜料画出的水墨画效果图,它丝毫不妨碍我追寻中国文人画舞墨戏彩的韵味。充分利用油彩质地的特殊性,油画工具可以给画面力度和能量,让水墨与油彩颜料厚薄互现,让肌理平滑与粗糙相交错,使画面色泽丰富厚重,虚实相生。

借助西画的塑造语言,我在力图丰富画面气韵生动效果的同时,虚无与清晰,流光也加强了光泽的对比与反差,强调了光感和空间层次与溢彩,在呈现妙化自然的气象万千的同时,让气韵穿梭于梦幻般的天人合一的时空中,尽可能的把淡泊、飘渺、清雅、恬静、空灵发挥到极致。对此,我把变幻莫测的透明色作为辅助手段,让它成为不同材质和肌理的衔接桥梁。对光的效果的加强,增添了色彩的旋律与和声,它是我心灵乐章中的天籁之音。

透过水墨的涟漪,我荡漾于大自然的极美世界,在天际之处聆听着古老东方优美的田园交响诗,我希望通过我的画面,能把我的这份感受与观众分享,留给观者一份对无限的大自然的遐想空间。

张珺,旅法华人艺术家,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大学毕业后赴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深造,现为法国国立艺术家协会会员。绘画作品在纽约、巴黎、新加坡等地展出拍卖并被基金会和个人收藏,出版有《张珺油画集》、《张珺绘画作品》。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