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香港秋拍:吹响号角,中国艺术品重回亿元时代
0条评论 2013-10-16 09:03:57 来源: 京华时报  作者: 顾博 杨菁

宋理宗《楷书浅沙流水联句》

宋理宗《楷书浅沙流水联句》

古代书画  如在内地拍价格会更高

本季仅保利香港再次推出古代书画专场,并取得了6500万港元的成绩,其中,中国古代书画董邦达《西湖十景册》以3047.5万港元的高价成交,成为全场最高成交价的拍品。

古代书画从未出现在香港苏富比的拍场,而嘉德香港仅在观想专场中有十件左右的古代书画拍品,但本季的高价都出现在该专场。其中,宋理宗《楷书浅沙流水联句》册页经过数轮竞投,以4255万港元拔得全场头筹;《秘殿珠林》著录张为邦《下元灵佑图》以3335万港元成交,成为本季第二高价的古代书画拍品。

◎分析

收藏家马德光表示,从这次香港拍卖来看,市场反映良好,远远超出估价。从3家公司的情况来看,古代书画并没有像内地市场一样上拍那么多,尤其是嘉德香港,并没有成立专场。马德光分析,嘉德香港迈出的步子还是比较稳的,这也符合当初提出的小步慢走的策略。“嘉德香港拍场中以2357.5万元成交的南宋杨皇后杨妹子《楷书清凉境界七绝》也是一件不错的珍品。”马德光说。

收藏家朱绍良专门研究古代书画,他分析,这次香港古代书画表现还是比较让人满意。其中,有石渠宝笈著录的都卖到2000多万港元以上,体现了其价值。

◎趋势

近些年古代书画市场不温不火,但是一旦遇到难得一件的精品,依然能够成功吸引藏家目光。马德光分析,古代书画市场一直被低估,未来值得期待。

保利香港是第一个做古代书画专场的,但是成绩似乎并没有内地理想。朱绍良分析,香港对古代书画的认识不如内地,所以成绩一般,如果这些作品能拿回内地拍卖可能会卖得更好。在本季拍卖中,朱绍良也发现了一个重要信号,在买重要古代书画的人中出现了生力军,但是刚刚杀入古代书画的人没有价格体系的概念,如果他们继续在国内博弈的话,会给国内更高的价格刺激,而这次拍卖对内地接下来的秋拍影响深远。

>>点评

宋理宗《楷书浅沙流水联句》37.6cm×37cm书法1259年作宋代皇帝大都喜欢文艺,擅画善书,南宋的理宗赵昀继承了徽宗、高宗及宁宗的书法传统,写得一手好字。同时,理宗却别出一格,独重唐宋遗韵。尺页左侧“赐刘以正”一行小字之上有“御书之宝”朱文方印,篆意印泥,都是宋代气色,可证其为帝王手笔。右中有朱文“己未”葫芦印一方,己未为理宗开庆元年,他当皇帝已三十五年了。此帧是张大千旧藏,保存极为完美。

2013香港秋拍:吹响号角,中国艺术品重回亿元时代

张大千《丹山春晓》

近现代书画 十至二十年仍会受追捧

在近现代板块中,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专场呈献350余幅近现代名家作品,总成交额约为4.1亿港元,成交率为95.26%。其中,张大千的《丹山春晓》以3484万港币成交拔得本场头筹。在保利香港中国近现代书画中,虽然不少拍品出自名家旧藏,但成绩并不理想,成交率为53.98%,徐悲鸿盛年力作《庄敬日强》、张大千《水族》等拍品流拍。在嘉德香港近现代书画中,傅抱石的作品稳居专场最高成交额的前三位置,可见收藏家对其作品的支持及热爱。其中,《琵琶行》是该场拍卖的最高价作品,以2415万港元成交,高出估价5倍。

华辰拍卖董事长甘学军表示,这个成交率显示了市场的多元化,市场参与度也大大提高。“过去所说的亿元时代也好,火爆的时代也好,都是在几位买家之间,几张顶尖拍品之间不断交替地屡创新高,现在是市场整体价位在不断地抬升。”甘学军说。

◎分析

甘学军表示,此次香港秋拍整体不错,要比春拍好很多,预展时人头攒动也是近一年看不到的景象。此外,此次拍卖有很多新藏家加入,甘学军感受到新藏家的行为方式与老藏家有所不同。“他们对待一流作品价位的选择比较理性,不是买最贵的拍品,可见他们之前功课做得很充分,并在专业的意识上更强,吸收一些专业的意见,这可能是比前辈要好一点。偏向注重拍品的质量、题材、画法等,综合因素考虑进去,但是局部也有一些非理性的做法。”甘学军说。

对于拍品价格,甘学军认为顶尖的拍品价位并不疯狂,中低档的拍品价格涨幅反倒很大,比如几万的作品卖到几十万,十几万卖到几百万的作品,这种情况很普遍。

◎趋势

甘学军预测,未来近现代板块仍然还是市场中的主力,因为近现代需求量大,而且货源比较充足,自然就会形成一个主要的战场。“至少在十年、二十年之内,不可能会有另外一个板块能够替代近现代书画。”甘学军说。

>>点评

张大千《丹山春晓》59.5cm×95.5cm纸本水墨整件作品构图满,用笔豪放,用墨浓重,色彩明艳。作者精心钩划点染,对桥梁、屋宇、石坡、草木等具体景物作充分的表现,使画中的气氛显得颇为欢快清新,粗中有细。使欢腾的大地,呼啸的山川,与深幽宁静的景物,形成强烈的对比。此外《丹山春晓》在色彩处理上也别具一格,给人以光和色视觉冲击。

现当代艺术

亿元天价不代表整个行情

自当代艺术在拍卖市场中落入低谷后,本季当代艺术的成绩振奋人心,有业界人士评价,中国当代艺术由此进入“亿元时代”。此次当代艺术最大的看点集中在香港苏富比,40周年夜场61件现当代亚洲艺术品成功拍出55件,总成交额为11.3亿港元。曾梵志《最后的晚餐》以1.8044亿港元将中国当代艺术引向亿元时代,且刷新当代亚洲艺术品和在世当代中国艺术家作品两项拍卖纪录。此外,赵无极、刘野、潘玉良等11位艺术家创个人拍卖纪录。

>>点评

曾梵志《最后的晚餐》220cm×395cm布面油画2001年作

2013香港秋拍:吹响号角,中国艺术品重回亿元时代

曾梵志 最后的晚餐

◎分析

东站画廊负责人田恺认为,整体情况比今年春季拍卖有较大的进步。曾梵志、刘野、赵无极、常玉等作品成绩都不错,尤其赵无极有三件首度于拍场曝光的作品一经出现,就引领全场。

央美AMRC艺术市场研究分析中心研究部总监马学东认为,整个市场还处在调整阶段。

◎趋势

田恺认为,当代艺术经过一轮调整过后,未来会更良性、健康的发展,但是一般的作品未来还将面临一段时间的调整,分级会愈趋明显。

对于亿元时代的说法,马学东表示这只能证明曾梵志作品进入亿元时代,曾梵志个人的作品价格不能左右市场整个行情。

现当代独立评论人王从卉分析,蓝筹股赵无极今年的作品是在往年的高价上再次上了一个台阶,大幅精品作品冲击高价的可能性也越大。“此次拍卖是20世纪与当代艺术同时回暖的一个迹象。”王从卉说。

原画中的耶稣及十二个门徒,被换上戴上面具、吃着西瓜及系红领巾的少先队成员。人物后方有狂草笔触的书法,取材自中国教室中常见的名人毛笔书法。此前该作品由著名收藏家尤伦斯夫妇收藏。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